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古人 gǔ rén
(1).古时的人。《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 汉 班昭 《东征赋》:“盍各言志,慕古人兮。” 唐 韩愈 《复志赋》:“考古人之所佩兮,閲时俗之所服。”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古人行事,殊非今人所及。”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2).指亡故之人。《诗·邶风·绿衣》:“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按,此指亡妻。《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復奉齐酎见 高祖 之庙乎!” 颜师古 注:“古人谓先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黄州忆王子立》:“ 张师厚 久已死,今年 子立 復为古人,哀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李兄 果是我八拜至交,指望再得相会,谁知已作古人!” 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 汪原放 君已经成了古人了。”
(3).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的人类。亦称早期智人。如我国的 广东 马坝 人、 湖北 长阳 人和 山西 丁村 人等。 ——《漢語大詞典》
(2).指亡故之人。《诗·邶风·绿衣》:“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按,此指亡妻。《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復奉齐酎见 高祖 之庙乎!” 颜师古 注:“古人谓先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黄州忆王子立》:“ 张师厚 久已死,今年 子立 復为古人,哀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李兄 果是我八拜至交,指望再得相会,谁知已作古人!” 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 汪原放 君已经成了古人了。”
(3).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的人类。亦称早期智人。如我国的 广东 马坝 人、 湖北 长阳 人和 山西 丁村 人等。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宿诺(宿諾)sù nuò
(1).谓未及时兑现的诺言。《论语·颜渊》:“ 子路 无宿诺。” 朱熹 集注:“宿,留也,犹宿留之宿。急於践言不留其诺也。” 唐 陈子昂 《堂弟孜墓志铭》:“始通《诗》、《礼》,略观史传,即怀轨物之摽,希旷代之业。故言不宿诺,行不苟从。” 唐 高适 《东平留赠狄司马》诗:“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2).预先的许诺,诺言。《旧唐书·李密传》:“至於匹夫蕞尔,宿诺不亏,既在乘舆,二三其德。” 清 赵翼 《庐山纪游》诗:“ 五老 鬚眉更奇古,昴精所化頎而长。见我裹粮践宿诺,似为拱揖相低昂。” 茅盾 《幻灭》十四:“三个人交换了意见之后,事情就这样决定下来: 强 仍旧实践他的从军的宿诺。” ——《漢語大詞典》
(2).预先的许诺,诺言。《旧唐书·李密传》:“至於匹夫蕞尔,宿诺不亏,既在乘舆,二三其德。” 清 赵翼 《庐山纪游》诗:“ 五老 鬚眉更奇古,昴精所化頎而长。见我裹粮践宿诺,似为拱揖相低昂。” 茅盾 《幻灭》十四:“三个人交换了意见之后,事情就这样决定下来: 强 仍旧实践他的从军的宿诺。” ——《漢語大詞典》
兹 ( 茲 ) zī/cí
兹 [ zī ]
- 这,这个,此:~日。~行(xíng)。
- 现在:~聘请某先生为本校教员。
- 年:今~。来~。
- 同“滋”,增益;多。
- 古代称草席。
- 〔龟(qiū)~〕见“龟”。
道 dào《國語辭典》
道 [ dào ]
名- 路途、途徑。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方法、道理。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 真理。《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思想、學說。如:「老莊之道」。《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 技藝、技巧。《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 」條。
- 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 」條。
- 道士的簡稱。如:「老道」、「貧道」、「一僧一道」。
- 宗教的教義、義理。如:「學道」、「得道」、「傳道」、「布道」。
- 古代行政區域名稱:➊ 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➋ 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 量詞:➊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➋ 計算有出 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➌ 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➍ 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➎ 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 說、談。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 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喜」、「道賀」、「道歉」、「道謝」。
- 以為、認為、料想。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 引導、指引。《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通「導」。
- 由、從。《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以为(以爲)yǐ wéi
(1).认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 齐 , 齐桓公 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於桑下。” 宋 苏轼 《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我以为这些事情,都有告诉旁人的价值,这才动笔写它。”
(2).作为,用作。《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既成,以授大傅 阳子 与大师 贾佗 ,使行诸 晋国 ,以为常法。”《后汉书·朱儁传》:“时同郡 周规 辟公府,当行,假郡库钱百万,以为冠幘费。”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 源 父子因共详议,判与为婚。 璋之 下钱五万,以为聘礼。”《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我如今又不做官了,无处挣钱,作何生意以为糊口之计?”
(3).“以之为”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她)做,把它作为。《后汉书·窦武传》:“长女选入掖庭, 桓帝 以为贵人。” 清 任安上 《与吴拜经书》:“《叙事解疑》一帙,珍之五十一年矣,以为枕中鸿宝,足佐千秋祕笈。”
(4).犹而为,而成。以,而,连词。 汉 扬雄 《长杨赋》:“椓 嶻嶭 而为弋,紆 南山 以为罝。” 晋 潘岳 《西征赋》:“野蒲变而成脯,苑鹿化以为马。”
(5).犹已为,已是。以,通“ 已 ”。 晋 陶潜 《赠长沙公诗序》:“余於 长沙公 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以,一本作“ 已 ”。 涵芬楼 本《说郛》卷七六引 宋 欧阳修 《六一笔记·老氏说》:“前后之相随,长短之相形,推而广之,万物之理皆然也,不必更言其餘。然 老子 为书,比其餘诸子以为简要也。”以,今本《欧阳修全集·笔说》作“已”。 ——《漢語大詞典》
(2).作为,用作。《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既成,以授大傅 阳子 与大师 贾佗 ,使行诸 晋国 ,以为常法。”《后汉书·朱儁传》:“时同郡 周规 辟公府,当行,假郡库钱百万,以为冠幘费。”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 源 父子因共详议,判与为婚。 璋之 下钱五万,以为聘礼。”《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我如今又不做官了,无处挣钱,作何生意以为糊口之计?”
(3).“以之为”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她)做,把它作为。《后汉书·窦武传》:“长女选入掖庭, 桓帝 以为贵人。” 清 任安上 《与吴拜经书》:“《叙事解疑》一帙,珍之五十一年矣,以为枕中鸿宝,足佐千秋祕笈。”
(4).犹而为,而成。以,而,连词。 汉 扬雄 《长杨赋》:“椓 嶻嶭 而为弋,紆 南山 以为罝。” 晋 潘岳 《西征赋》:“野蒲变而成脯,苑鹿化以为马。”
(5).犹已为,已是。以,通“ 已 ”。 晋 陶潜 《赠长沙公诗序》:“余於 长沙公 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以,一本作“ 已 ”。 涵芬楼 本《说郛》卷七六引 宋 欧阳修 《六一笔记·老氏说》:“前后之相随,长短之相形,推而广之,万物之理皆然也,不必更言其餘。然 老子 为书,比其餘诸子以为简要也。”以,今本《欧阳修全集·笔说》作“已”。 ——《漢語大詞典》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 不好:~听。~看。
-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 仇怨:排~解纷。
- 诘责,质问:发~。非~。责~。
- 古同“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