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何如 hé rú
(1).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子木 问於 赵孟 曰:‘ 范武子 之德何如?’”《新唐书·哥舒翰传》:“ 禄山 见 翰 责曰:‘汝常易我,今何如?’”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先生如南来,就印 陈老莲 画集何如?”
(2).如何,怎么样。又指怎么办。《左传·僖公九年》:“及 里克 将杀 奚齐 ,先告 荀息 曰:‘三怨将作, 秦 晋 辅之,子将何如?’”《汉书·叔孙通传》:“数岁, 陈胜 起, 二世 召博士诸儒生问曰:‘ 楚 戍卒攻 蘄 入 陈 ,於公何如?’”
(3).如何,怎么样。用于陈述或设问。《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金 王若虚 《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凡得一职,必先审问其同僚者何如人。”《老残游记》第十回:“单弹没有什么意味。我看时候何如,再请一个客来,就行了。” 鲁迅 《书信集补遗·致江绍原》:“闻 广东 中大英语系主任为 刘奇峰 ,不知何如人也。”
(4).何似,比……怎么样。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子谓 吕尚 何如 周公 乎?” 唐 王昌龄 《采莲》诗:“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新唐书·李石传》:“ 石 曰:‘陛下罪己当然,然责治太早……今自视何如即位时?’”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北史·卢昶传》:“卿若杀身成名,貽之竹素,何如甘彼芻菽,以辱君父?”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如知其无用,何以更索?恶其厚费,何如勿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吾贵为尚书,何如 秀水 朱十 ,以七品官归田,饭疏饮水,多读万卷书也?” 刘大白 《旧梦》诗:“与其向梦里寻诗做,何如向诗中寻梦做呢?”
(6).犹何故。《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吾拥十万之众,屯於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元 无名氏 《桃花女》楔子:“待孩儿去问他,要这个银子何如?”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久闻先生作诗,不喜 苏 黄 ,何如?” ——《漢語大詞典》
(2).如何,怎么样。又指怎么办。《左传·僖公九年》:“及 里克 将杀 奚齐 ,先告 荀息 曰:‘三怨将作, 秦 晋 辅之,子将何如?’”《汉书·叔孙通传》:“数岁, 陈胜 起, 二世 召博士诸儒生问曰:‘ 楚 戍卒攻 蘄 入 陈 ,於公何如?’”
(3).如何,怎么样。用于陈述或设问。《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金 王若虚 《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凡得一职,必先审问其同僚者何如人。”《老残游记》第十回:“单弹没有什么意味。我看时候何如,再请一个客来,就行了。” 鲁迅 《书信集补遗·致江绍原》:“闻 广东 中大英语系主任为 刘奇峰 ,不知何如人也。”
(4).何似,比……怎么样。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子谓 吕尚 何如 周公 乎?” 唐 王昌龄 《采莲》诗:“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新唐书·李石传》:“ 石 曰:‘陛下罪己当然,然责治太早……今自视何如即位时?’”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北史·卢昶传》:“卿若杀身成名,貽之竹素,何如甘彼芻菽,以辱君父?”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如知其无用,何以更索?恶其厚费,何如勿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吾贵为尚书,何如 秀水 朱十 ,以七品官归田,饭疏饮水,多读万卷书也?” 刘大白 《旧梦》诗:“与其向梦里寻诗做,何如向诗中寻梦做呢?”
(6).犹何故。《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吾拥十万之众,屯於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元 无名氏 《桃花女》楔子:“待孩儿去问他,要这个银子何如?”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久闻先生作诗,不喜 苏 黄 ,何如?” ——《漢語大詞典》
武侯 wǔ hóu
三国 蜀 诸葛亮 死后谥为 忠武侯 ,后世称之为 武侯 。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刘后 授之无疑心, 武侯 处之无惧色。”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诗:“ 武侯 立 岷 蜀 ,壮志吞 咸京 。”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 武侯 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陈衍 《元诗纪事·范五老》:“﹝ 范 ﹞每战必胜,尝有诗:‘……男儿未了功名债,羞听人间説 武侯 。’” ——《漢語大詞典》
象 xiàng《國語辭典》
象 [ xiàng ]
名- 动物名。哺乳纲长鼻目。力强,性温驯。皮厚,毛少,耳大,鼻长圆筒状,能伸卷自如,有一对长门牙自口伸出。产于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现生存者有非洲象与亚洲象二种,前者凶野难驯,后者则温驯。俗称为「大象」。
- 形状、样子、状态。如:「景象」、「图象」、「天象」、「气象」。
- 法令、法律。《国语·齐语》:「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
- 《易经》十翼之一。参见「象传 」条。
- 古代一种执干戈作击刺状的舞蹈。《诗经·周颂·维清·序》:「〈维清〉,奏象舞也。」汉·郑玄·笺:「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武王制焉。」
- 姓。如秦代有象武。
- 相似。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通「像」。
- 摹拟、效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汉书·卷三○·艺文志》:「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动-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独化(獨化)dú huà
(1).古代哲学用语。谓事物不假外力,亦无内因,自行存在、变化。《庄子·齐物论》“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 晋 郭象 注:“若责其所待,而寻其所由,则寻责无极,卒至於无待,而独化之理明矣。”《庄子·大宗师》“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 晋 郭象 注:“卓尔,独化之谓也。夫相因之功莫若独化之至也,故人之所因者天,天之所生者独化也。”
(2).犹转化、变化。《汉书·邹阳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而不牵於卑乱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 颜师古 注:“言圣王制御天下,亦犹陶人转钧。” ——《漢語大詞典》
(2).犹转化、变化。《汉书·邹阳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而不牵於卑乱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 颜师古 注:“言圣王制御天下,亦犹陶人转钧。” ——《漢語大詞典》
枯槁 kū gǎo
亦作“ 枯槀 ”。亦作“ 枯稿 ”。
(1).草木枯萎。《老子》:“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易纬通卦验》卷下:“灾则泽涸,物枯槁不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宣王庙树》:“ 兗州 曲阜县 文宣庙 门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六丈,枯稿已久。” 宋 梅尧臣 《暮雪》诗:“草木一变妍,枯槁忘其真。” 陈毅 《题西山红叶》诗:“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
(2).指枯萎的草木。《文子·上仁》:“是以羣生以长,万物蕃殖,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蔬食,冬取薪蒸,以为民资。”《汉书·礼乐志》:“枯槀復产,乃成厥命。” 颜师古 注:“枯槀,谓草木经冬零落者也。” 宋 黄庭坚 《次韵文少微判官祈雨有感》:“从此滂沲遍枯槁,爱民天子似 仁宗 。” 元 萨都剌 《早发黄河即事》诗:“凄风振枯槁,短髮凉颼颼。”
(3).消瘦,憔悴。《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形容枯槁,面目犂黑。”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踰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宋 陆游 《悲秋》诗之一:“形骸枯槁病侵陵,少睡长饥一老僧。”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你道奴家如今形容枯槁,鬢髮蓬鬆,全不似当初的容貌。”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已枯槁了多少年辰,我诀别了我的青春。”
(4).干涸,枯绝。 汉 贾谊 《旱云赋》:“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 唐 李白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 夜郎 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宋 苏轼 《万石君罗文传》:“卿久居荒土,得被漏泉之泽,涵濡浸渍久矣,不自枯槁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此宝形虽两颗,气实相联。彼此相逐,纔是活物,可以长久。若拆开两处,用不多时,就枯槁无用。”
(5).谓穷困潦倒。《庄子·天下》:“虽然, 墨子 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一:“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窃念古之烈士……虽裘葛不完,糲糠几废,亦未尝造謁有位,祈望恩奬。顾血气心膂岂异於人哉?且非乐枯槁饿贱而恶荣利也。” 金 元好问 《戏题新居二十韵》:“胸中广厦千万间,天地一身无着处。北来衣冠日枯槀,十九桃符傍门户。” 清 龚自珍 《乞籴保阳》诗:“苦不合时宜,身名坐枯槁。”
(6).谓安贫之心。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名山志》:“枕岩潄流者,乏於大志,故保其枯槁。”
(7).谓诗的某些风格。指苦寒悲凉。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孟郊 之诗,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
(8).谓诗的某些风格。指朴素恬淡。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 陶渊明 、 韦苏州 之诗,寂寞枯槀,如丛兰幽桂,宜于山林而不可置於朝廷之上。”
(9).指书法气脉不畅之弊。 唐 窦臮 《述书赋》:“枯槁:欲北还南,气脉断絶。” ——《漢語大詞典》
(1).草木枯萎。《老子》:“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易纬通卦验》卷下:“灾则泽涸,物枯槁不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宣王庙树》:“ 兗州 曲阜县 文宣庙 门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六丈,枯稿已久。” 宋 梅尧臣 《暮雪》诗:“草木一变妍,枯槁忘其真。” 陈毅 《题西山红叶》诗:“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
(2).指枯萎的草木。《文子·上仁》:“是以羣生以长,万物蕃殖,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蔬食,冬取薪蒸,以为民资。”《汉书·礼乐志》:“枯槀復产,乃成厥命。” 颜师古 注:“枯槀,谓草木经冬零落者也。” 宋 黄庭坚 《次韵文少微判官祈雨有感》:“从此滂沲遍枯槁,爱民天子似 仁宗 。” 元 萨都剌 《早发黄河即事》诗:“凄风振枯槁,短髮凉颼颼。”
(3).消瘦,憔悴。《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形容枯槁,面目犂黑。”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踰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宋 陆游 《悲秋》诗之一:“形骸枯槁病侵陵,少睡长饥一老僧。”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你道奴家如今形容枯槁,鬢髮蓬鬆,全不似当初的容貌。”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已枯槁了多少年辰,我诀别了我的青春。”
(4).干涸,枯绝。 汉 贾谊 《旱云赋》:“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 唐 李白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 夜郎 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宋 苏轼 《万石君罗文传》:“卿久居荒土,得被漏泉之泽,涵濡浸渍久矣,不自枯槁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此宝形虽两颗,气实相联。彼此相逐,纔是活物,可以长久。若拆开两处,用不多时,就枯槁无用。”
(5).谓穷困潦倒。《庄子·天下》:“虽然, 墨子 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一:“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窃念古之烈士……虽裘葛不完,糲糠几废,亦未尝造謁有位,祈望恩奬。顾血气心膂岂异於人哉?且非乐枯槁饿贱而恶荣利也。” 金 元好问 《戏题新居二十韵》:“胸中广厦千万间,天地一身无着处。北来衣冠日枯槀,十九桃符傍门户。” 清 龚自珍 《乞籴保阳》诗:“苦不合时宜,身名坐枯槁。”
(6).谓安贫之心。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名山志》:“枕岩潄流者,乏於大志,故保其枯槁。”
(7).谓诗的某些风格。指苦寒悲凉。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孟郊 之诗,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
(8).谓诗的某些风格。指朴素恬淡。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 陶渊明 、 韦苏州 之诗,寂寞枯槀,如丛兰幽桂,宜于山林而不可置於朝廷之上。”
(9).指书法气脉不畅之弊。 唐 窦臮 《述书赋》:“枯槁:欲北还南,气脉断絶。”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神奇 shén qí
神妙奇特。《庄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后化为神奇,神奇后化为臭腐。” 成玄英 疏:“故情之所美者,则谓为神妙奇特。”《世说新语·方正》“卢志” 刘孝标 注引《孔氏志怪》:“华艳当时显,嘉异表神奇。”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序:“今臣窃取 魏 晋 义,用 汉 篇数,为 唐 鐃歌鼓吹曲十篇,纪 高祖 、 太宗 功能之神奇。” 宋 陆游 《书志》诗:“三尺粲星辰,万里静妖孽。君看此神奇,丑虏何足灭!”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