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谓苍苍不吾知,与尔同僚共孜孜。
王十朋〔宋代〕《州县有戒石饬官吏某至夔之初□□□□□诗以自警云》
尔俸尔禄民膏脂,下民易虐天难欺。圣训昭昭日月垂,刻石于庭励官师。
臣庭坚字尤瑰奇,光尧宸翰增光辉。坤维门户州名夔,庭前戒石□□□。
笔画微茫观者疑,太岁在酉嘉平时。吉日丁亥刑□□,命工举石少高之。
一新栏槛严謢持,银钩照眼光陆离。天威咫尺颜不违,虐民之事焉可为。
勿谓苍苍不吾知,与尔同僚共孜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勿 wù《國語辭典》
勿 [ wù ]
副- 不要、不可。表示禁止、劝阻。如:「请勿吸烟」。《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不。表示否定。《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谓 ( 謂 ) wèi
谓 [ wèi ]
- 告诉:人~予曰。
- 称呼,叫作:称~。何~人工呼吸?
- 〔~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的句子成分。
- 说:所~。无~。可~神速。
苍苍(蒼蒼)cāng cāng
(1).深青色。《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史记·天官书》:“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色苍苍有光。” 宋 苏轼 《留题仙都观》诗:“山前 江 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这碧绿苍苍的 伊犁河 水呀,到了阳春时节你也会飘浮着 乌孙山 的花瓣、荡漾着 乌孙山 的芳香吧。”
(2).指天。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 玉皇 。” 明 张凤翼 《红拂记·杨公完偶》:“告苍苍,愿他筹添海屋,福祉似川长。”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然吾今生虽抱百忧,又奚可申诉於婴婴婉婉者之前?唯苍苍者知吾心事耳。”
(3).茂盛;众多。《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毛 传:“苍苍,盛也。”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二:“太谷何寥廓,山树鬱苍苍。”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苍苍蒸民,谁无父母。”
(4).灰白色。《北齐书·卢文伟传》:“ 询祖 初闻此言,实怀恐惧,见丈人苍苍在鬢,差以自安。”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鬢苍苍十指黑。”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四家邻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5).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浑浑苍苍,纯朴未散。” 五代 齐己 《送人润州寻兄弟》诗:“閒游登 北固 ,东望海苍苍。” 明 沈采 《千金记·解散》:“俺只见四野苍苍,又只见银河朗朗,当此景教人真可伤。” 杨朔 《海天苍苍》:“﹝他﹞向着海天苍苍的深处远航而去。”
(6).迷茫。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雾笼笼而带树,月苍苍而架林。” 唐 韦应物 《登乐游庙》诗:“微钟何处来,暮色忽苍苍。” 明 何景明 《与贾郡博宿夜话》诗:“苍苍季冬夕,悄悄昆虫闭。” ——《漢語大詞典》
(2).指天。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 玉皇 。” 明 张凤翼 《红拂记·杨公完偶》:“告苍苍,愿他筹添海屋,福祉似川长。”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然吾今生虽抱百忧,又奚可申诉於婴婴婉婉者之前?唯苍苍者知吾心事耳。”
(3).茂盛;众多。《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毛 传:“苍苍,盛也。”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二:“太谷何寥廓,山树鬱苍苍。”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苍苍蒸民,谁无父母。”
(4).灰白色。《北齐书·卢文伟传》:“ 询祖 初闻此言,实怀恐惧,见丈人苍苍在鬢,差以自安。”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鬢苍苍十指黑。”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四家邻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5).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浑浑苍苍,纯朴未散。” 五代 齐己 《送人润州寻兄弟》诗:“閒游登 北固 ,东望海苍苍。” 明 沈采 《千金记·解散》:“俺只见四野苍苍,又只见银河朗朗,当此景教人真可伤。” 杨朔 《海天苍苍》:“﹝他﹞向着海天苍苍的深处远航而去。”
(6).迷茫。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雾笼笼而带树,月苍苍而架林。” 唐 韦应物 《登乐游庙》诗:“微钟何处来,暮色忽苍苍。” 明 何景明 《与贾郡博宿夜话》诗:“苍苍季冬夕,悄悄昆虫闭。”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代-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 參見「吾吾 」條。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尔 ( 爾 ) ěr
尔 [ ěr ]
-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
- 如此:偶~。不过~~。
- 那,其(指时间):~时。~后。
-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同僚 tóng liáo
亦作“同竂”。
(1).旧时称同朝或同官署做官的人。《诗·大雅·板》:“我虽异事,及尔同寮。” 毛 传:“寮,官也。”《新唐书·陆扆传》:“ 扆 工属辞,敏速若注射然,一时书命,同僚自以为不及。” 宋 苏轼 《留别叔通元弼坦夫》诗:“ 田三 昔同寮,向我每倾倒。”《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那 薛少府 不但廉谨仁慈,爱民如子,就是待那同僚,却也谦恭虚己。” 鲁迅 《呐喊·端午节》:“﹝ 方玄绰 ﹞直到听得同竂过分的奚落他们了,这才略有些小感慨。”
(2).泛指在机关任职的同事。 茅盾 《蚀·幻灭》十:“ 慧 请的客大半是同僚,也有她在外国时的朋友。” ——《漢語大詞典》
(1).旧时称同朝或同官署做官的人。《诗·大雅·板》:“我虽异事,及尔同寮。” 毛 传:“寮,官也。”《新唐书·陆扆传》:“ 扆 工属辞,敏速若注射然,一时书命,同僚自以为不及。” 宋 苏轼 《留别叔通元弼坦夫》诗:“ 田三 昔同寮,向我每倾倒。”《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那 薛少府 不但廉谨仁慈,爱民如子,就是待那同僚,却也谦恭虚己。” 鲁迅 《呐喊·端午节》:“﹝ 方玄绰 ﹞直到听得同竂过分的奚落他们了,这才略有些小感慨。”
(2).泛指在机关任职的同事。 茅盾 《蚀·幻灭》十:“ 慧 请的客大半是同僚,也有她在外国时的朋友。” ——《漢語大詞典》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副-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动-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动-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孜孜 zī zī
(1).勤勉;不懈怠。《书·益稷》:“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孔颖达 疏:“孜孜者,勉功不怠之意。”《史记·滑稽列传》:“苟能修身,何患不荣! 太公 躬行仁义七十二年,逢 文王 ,得行其説,封於 齐 ,七百岁而不絶。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修学行道,不敢止也。” 唐 李德裕 《奏银妆具状》:“臣有生多幸,获遇昌期,受寄名藩,每忧旷职,孜孜夙夜,上报国恩。”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鸡鸣而起曰:‘吾今日为某事,用某人。’他日又曰:‘吾所为某事,其果济矣乎?所用某人,其人果才矣乎?’如是孜孜焉,不违於心。” 金 王若虚 《扬子〈法言〉微旨序》:“呜呼,公一代巨儒,德业文章皆可师法,自少年名满四海间,平生著述殆不可胜纪,而晚年益勤心醉乎义理之学,六经百子莫不讨论,迄今孜孜笔不停缀。” 明 方孝孺 《守素斋记》:“古之圣贤所以孜孜若不及者,以德不素具、才不素习则不足以佐天地之遗闕,开万世之治平,是以劬躬殫智而不敢自逸。” 梁启超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故孜孜焉各竞其职,莫敢或怠。”
(2).犹言专心一意。《周书·柳虯传》:“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李敬》:“当今北面官人,入则内贵,出则使臣,到所在打风打雨,尔何不从之,而孜孜事一箇穷措大,有何长进耳!” 明 徐霖 《绣襦记·歌郎竞技》:“孜孜为利清早起,又有不成人的先入市。”《明史·吕坤传》:“臣观陛下昔时励精为治,今当春秋鼎盛,曾无夙夜忧勤之意,惟孜孜以患贫为事。”
(3).急切;恳切;一再。《新唐书·循吏传序》:“至宰相名臣,莫不孜孜言长人不可轻授亟易。是以授受之间,虽不能皆善,而所得十五。” 宋 苏轼 《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若陛下初无此心,则臣亦不敢必望此政,屡言而屡不听,亦可以止矣,然臣犹孜孜强聒不已者,盖由陛下实有此心,而为臣子所格沮也。” 清 刘大櫆 《乌程闵君墓志铭》:“家贫以授徒为生,劝飭孜孜,无殊子息。”
(4).不停歇貌。 元 汤式 《一枝花·赠人》曲:“得志之秋,文共武皆穷究,正青春正黑头, 孙 吴 略切切於心, 齐 鲁 论孜孜在口。”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前家儿招了个后尧婆,小媳妇近日成亲,大浑家新来亡过,题名儿駡了孜孜的唾,駡那无正事頽唆,则待折损杀业种活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入告 吴 言,女略无骇意,又弔其无家,亦殊无悲意,孜孜憨笑而已。”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大账簿》:“我眼看见火势孜孜地蔓延过来,心中又忙着和个个字道别。”
(5).凝神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畅忒昏沉,忒慕古,忒猖狂。不问是谁,便待窝穰。説志诚,説衷肠;骋奸俏,骋浮浪。初唤做 鶯鶯 ,孜孜地覷来,却是 红娘 。”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二折:“朝至暮不转我这眼睛,孜孜覷定,端的寒忘热,飢忘饱,冻忘冷。”《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我去那灯影儿下,孜孜的覷看。”
(6).和乐貌。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伊余怀人,欣德孜孜,我有旨酒,与汝乐之,乃陈好言,乃著新诗,一日不见,如何不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 江陵 王元绍 、弟 孝英 、 子敏 兄弟三人特相友爱,所得甘旨新异,非共聚食必不先尝,孜孜色貌,相见如不足者。” 元 柯丹邱 《荆钗记·闺念》:“ 长安 红杏深,家山白云隐,早祈归省,孜孜翕翕,举家欢庆。”
(7).美好貌。 宋 毛滂 《菩萨蛮·代赠》词:“端端正正人如月,孜孜媚媚花如颊,花月不如人,眉眉眼眼春。” 元 乔吉 《斗鹌鹑·歌姬》套曲:“眉儿初月弯弯,鞋儿瘦玉慳慳,脸儿孜孜耐看,琵琶絃慢,青衫泪点才乾。”
(8).犹孑孑。孤单、独自。 唐 欧阳詹 《暗室箴》:“孜孜硕人,冥冥暗室,罔纵尔神,罔轻尔质。” 宋 范仲淹 《与谢安定屯田书》:“自当观羣贤,以经大运,无孜孜一夫,以隘其守焉。”
(9).形容词结构中的迭音附加成分。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一折:“苦孜孜,泪丝丝,这场灾祸从天至,把俺横拖倒拽怎推辞!” 明 无心子 《金雀记·玩灯》:“喜孜孜携手偕行,笑吟吟并偶成双。”《白雪遗音·八角鼓·秋景萧条》:“佳人听完这四句,喜孜孜,把笔描,风花雪月道的好。” ——《漢語大詞典》
(2).犹言专心一意。《周书·柳虯传》:“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李敬》:“当今北面官人,入则内贵,出则使臣,到所在打风打雨,尔何不从之,而孜孜事一箇穷措大,有何长进耳!” 明 徐霖 《绣襦记·歌郎竞技》:“孜孜为利清早起,又有不成人的先入市。”《明史·吕坤传》:“臣观陛下昔时励精为治,今当春秋鼎盛,曾无夙夜忧勤之意,惟孜孜以患贫为事。”
(3).急切;恳切;一再。《新唐书·循吏传序》:“至宰相名臣,莫不孜孜言长人不可轻授亟易。是以授受之间,虽不能皆善,而所得十五。” 宋 苏轼 《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若陛下初无此心,则臣亦不敢必望此政,屡言而屡不听,亦可以止矣,然臣犹孜孜强聒不已者,盖由陛下实有此心,而为臣子所格沮也。” 清 刘大櫆 《乌程闵君墓志铭》:“家贫以授徒为生,劝飭孜孜,无殊子息。”
(4).不停歇貌。 元 汤式 《一枝花·赠人》曲:“得志之秋,文共武皆穷究,正青春正黑头, 孙 吴 略切切於心, 齐 鲁 论孜孜在口。”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前家儿招了个后尧婆,小媳妇近日成亲,大浑家新来亡过,题名儿駡了孜孜的唾,駡那无正事頽唆,则待折损杀业种活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入告 吴 言,女略无骇意,又弔其无家,亦殊无悲意,孜孜憨笑而已。”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大账簿》:“我眼看见火势孜孜地蔓延过来,心中又忙着和个个字道别。”
(5).凝神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畅忒昏沉,忒慕古,忒猖狂。不问是谁,便待窝穰。説志诚,説衷肠;骋奸俏,骋浮浪。初唤做 鶯鶯 ,孜孜地覷来,却是 红娘 。”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二折:“朝至暮不转我这眼睛,孜孜覷定,端的寒忘热,飢忘饱,冻忘冷。”《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我去那灯影儿下,孜孜的覷看。”
(6).和乐貌。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伊余怀人,欣德孜孜,我有旨酒,与汝乐之,乃陈好言,乃著新诗,一日不见,如何不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 江陵 王元绍 、弟 孝英 、 子敏 兄弟三人特相友爱,所得甘旨新异,非共聚食必不先尝,孜孜色貌,相见如不足者。” 元 柯丹邱 《荆钗记·闺念》:“ 长安 红杏深,家山白云隐,早祈归省,孜孜翕翕,举家欢庆。”
(7).美好貌。 宋 毛滂 《菩萨蛮·代赠》词:“端端正正人如月,孜孜媚媚花如颊,花月不如人,眉眉眼眼春。” 元 乔吉 《斗鹌鹑·歌姬》套曲:“眉儿初月弯弯,鞋儿瘦玉慳慳,脸儿孜孜耐看,琵琶絃慢,青衫泪点才乾。”
(8).犹孑孑。孤单、独自。 唐 欧阳詹 《暗室箴》:“孜孜硕人,冥冥暗室,罔纵尔神,罔轻尔质。” 宋 范仲淹 《与谢安定屯田书》:“自当观羣贤,以经大运,无孜孜一夫,以隘其守焉。”
(9).形容词结构中的迭音附加成分。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一折:“苦孜孜,泪丝丝,这场灾祸从天至,把俺横拖倒拽怎推辞!” 明 无心子 《金雀记·玩灯》:“喜孜孜携手偕行,笑吟吟并偶成双。”《白雪遗音·八角鼓·秋景萧条》:“佳人听完这四句,喜孜孜,把笔描,风花雪月道的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