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杏花

宋代王安石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译文及注释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jiǒng)
拦水的石坝跨过空旷的水面,茅屋就坐落在溪水清明的小溪旁。
石梁:石头堆成的拦水坝,用来捕鱼等。清炯:清明,指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俯看娇艳富丽的杏花,并不觉得花儿胜过水中的倒影。
娇饶:即娇娆。娇艳富丽貌。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巧笑嫣然如同景阳宫的妃嫔,含笑落进宫井之中。
景阳妃:指南朝陈后主的嫔妃张丽华、孔贵嫔等。史载,隋军入台城。后主避之,与张丽华、孔贵嫔俱入景阳宫井中。隋军窥井而呼,后主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丽华、孔贵嫔同乘而上。

(chāo)(chàng)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水面涟漪,将水中佳人的容颜妆饰弄得残破难整,让人惆怅不已。
怊怅:惆怅。残妆:被损坏了的化妆。

参考资料:

1、[(宋)王安石著]马秀娟译注.王安石诗文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4,8-10.

2、王兆鹏,黄崇浩编选.王安石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115-116.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拦水的石坝跨过空旷的水面,茅屋就坐落在溪水清明的小溪旁。
俯看娇艳富丽的杏花,并不觉得花儿胜过水中的倒影。
巧笑嫣然如同景阳宫的妃嫔,含笑落进宫井之中。
水面涟漪,将水中佳人的容颜妆饰弄得残破难整,让人惆怅不已。

注释
石梁:石头堆成的拦水坝,用来捕鱼等。
清炯(jiǒng):清明,指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
娇饶:即娇娆。娇艳富丽貌。
景阳妃:指南朝陈后主的嫔妃张丽华、孔贵嫔等。史载,隋军入台城。后主避之,与张丽华、孔贵嫔俱入景阳宫井中。隋军窥井而呼,后主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丽华、孔贵嫔同乘而上。
怊怅(chāo chàng):惆怅。
残妆:被损坏了的化妆。

参考资料:

1、[(宋)王安石著]马秀娟译注.王安石诗文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4,8-10.

2、王兆鹏,黄崇浩编选.王安石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115-116.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宋人王铨《默记》卷下曰:“荆公暮年赋《临水桃花》诗:‘还如景阳妃,含叹堕宫井’”云云,可证此为老年之作。

参考资料:

1、钱仲联,钱学增编著.宋诗精华二百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47-48.

2、王兆鹏,黄崇浩编选.王安石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115-116.

赏析

  此诗前半首写花影,突出水中的花影之美胜于花的自身;后半首由水中花影,联想及南朝陈后主及贵妃张丽华国破人亡的境遇。此诗艺术构思的独到之处在于,不直接描摹杏花本身的娇美艳丽,而全用比喻手法烘托,展现她在水中娇娆的倒影。

  首联石桥跨过了空旷的水面,茅屋正在清澈闪亮的溪水畔。这里用了两个形容词:“空旷”“清炯”,都借指水面,是用了修辞中所谓借代的方法,以形象具体的特征代替抽象的概念,遂令诗意丰满,形象鲜明,如直说石梁渡河,茅屋临水,则兴味索然了。

  颔联说俯看娇美艳丽的杏花,似乎并未觉得它本身比水中倒影更美,王安石很懂得水中之影的妙处。寻绎其原委,水中之影自有一种清莹而缥缈的美感,严羽《沧浪诗话》状诗之无迹可求、透彻玲珑就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王安石爱看水中之影,正是深知个中三味,意在追求一种空灵玄妙的韵味。

  颈联以张、孔作比,说杏花在水中的倒影如含笑凝睇的美女,楚楚动人。以花比美人是诗家常语,这里以美人喻花则觉新警。

  尾联承上而来,也还是将人拟花,然而写微波荡漾,花影缭乱的景象,便令此二句翻出新义。诗说水面的涟漪,将水中这位绝代佳人的容颜妆饰弄得残破难整,令人惆怅不已。因为上文已将杏花比作景阳妃,所以这里的“残妆”也显喻杏花,只是前用明喻而此用暗喻。“残妆坏难整”一句写花影凌乱,形象生动而富有动态的美,情韵绝胜。

  此诗虽咏临水之杏花,然全诗不着一花字、水字,诗人像是有意避开坐实的刻镂描摹,而杏花的风姿神韵全以空灵比况之笔出之,给人一种含蓄深邃的美感。其实,写杏花临水及其水中倒影这一景象,在唐人的诗中也早已有过,如吴融的《杏花》诗“独照影时临水畔”,然而王安石之诗所以能超越前人,就在于他表现这种景象所用的手法巧妙新颖,造成了十分动人的艺术魅力,能引起读者无限美妙的联想。

参考资料:

1、缪钺著.宋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264-265.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空旷茅屋
俯窥娇饶
景阳妃含笑宫井
怊怅微波残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诗词>>

猜您喜欢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

宋代王安石

厌代人间世,收神天上游。
遽然虚玉座,不复望珠旒。
待旦移巾帻,饔人改膳羞。
寻常飞白几,寂寞暗尘浮。

春寒

宋代王安石

春风满地月如霜,拂晓锺声到景阳。
花底裌衣朝宿卫,柳边新火起严妆。
冰残玉甃泉初动,水涩铜壶漏更长。
从此暄妍知几日,便应鶗鴂损年芳。

张良

宋代王安石

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当此每从容。
固陵始议韩彭地,复道方图雍齿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