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

清代纳兰性德

泪浥红笺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那能闲过好时光。
屏障厌看金碧画,罗衣不奈水沉香。遍翻眉谱只寻常。

译文及注释

泪浥红笺(jiān)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那能闲过好时光。
红色的信纸被泪水沾湿,窗外有鸟儿娇声啼叫,却不敢开窗。只因害怕勾起以前与君共度美好时光的回忆。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浥(yì):沾湿。泪浥,被泪水沾湿。红笺:红色信纸。唤:呼叫,喊。

屏障(zhàng )厌看金碧画,罗衣不奈水沉香。遍翻眉谱只寻常。
屏风上的金碧山水画不喜欢看了,缭绕的沉香也叫人不耐烦。眉谱翻了又翻,心上人不在身边,对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兴致。
金碧:金碧山水,即以泥金、石青、石绿三色为主的山水画。古人多将此画于屏风、屏障之上。水沉香:即沉水香,又名沉香。落叶亚乔木,产于亚热带,木材是名贵的熏香料,能沉于水,故名。眉谱:古代女子画眉毛所参照的图谱。

参考资料:

1、汪政,陈如江编注.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37-39页

2、(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夏华等编译,纳兰词太清词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5,第38-39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红色的信纸被泪水沾湿,窗外有鸟儿娇声啼叫,却不敢开窗。只因害怕勾起以前与君共度美好时光的回忆。
屏风上的金碧山水画不喜欢看了,缭绕的沉香也叫人不耐烦。眉谱翻了又翻,心上人不在身边,对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兴致。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浥(yì):沾湿。泪浥,被泪水沾湿。
红笺(jiān):红色信纸。
唤:呼叫,喊。
金碧:金碧山水,即以泥金、石青、石绿三色为主的山水画。古人多将此画于屏风、屏障之上。
水沉香:即沉水香,又名沉香。落叶亚乔木,产于亚热带,木材是名贵的熏香料,能沉于水,故名。
眉谱:古代女子画眉毛所参照的图谱。

参考资料:

1、汪政,陈如江编注.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37-39页

2、(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夏华等编译,纳兰词太清词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5,第38-39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词人成婚于康熙年间,婚后与妻子伉俪情深。在相思难耐之下,为了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作下此词。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精华本.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09:27-28页

赏析

  这首《浣溪沙》继承了传统诗词写作一大风格,便是情感女性化。

  这首词是以词人妻子的角度写,通过描写妻子对词人的深切怀念来表达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全词在情感上收放并进,虽词浅意显,却更显得情深意切。从总体上看,全词在“怕”、“闲”、“厌”三阶段情感递进中上升。

  上阙“泪渑红笺”起首,基本奠定全词的格调。“泪浥红笺”是一种情感的外放,在情感统摄上,有开门见山的优势。接着写“娇鸟”、“唤人”,却“怕开窗”,这时,在情感的表现方式上,较之“泪浥红笺”,相对内敛一些,用“怕”来表现内中矛盾,她大抵会黯然神伤:“此遭启窗看,只怕又是,一番空倚栏。”接着情感益发收了一番,用了“闲”这看似无情感的词。然而这“闲”是藏着极深沉情感的,“闲”与“好时光”的交织,让她无比无奈与痛苦。

  下阙并未脱离上片的情感轨迹。第一句“屏障厌看金碧画”中的“厌”字,是全词情感的最高点,余下几句,尽是这时情感飞瀑直泄而下的水流,“罗衣犹觉寒”,“眉谱无心思”。“厌”字较之“泪”、“怕”,更为深沉,所以内敛得也最深。这时她对外部世界的一切只是一个“无心”,对那些氤氲的沉香、华丽的屏画、缤纷的眉谱等,就因一个“厌”,不闻、不看、不画,无有适意,无不伤怀,看似“天命无常,人事随兴”,其实心中的情感确是最为激烈的。这种“非我所爱,皆我所恨”的细腻而激烈的情感,逐渐从词中表现出来。

  回看全词,词人在情感处理上颇有一些小心思。在情感的处理手段上,采用“收”的方法,而情感的表现上,却是念人伤怀,愈感愈深,递相深进地“放”。这首词很短,可谓“小制”,然情感上却收放并进,读之味足,感慨至切。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111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红笺几行
那能时光
屏障金碧罗衣不奈水沉
眉谱寻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纳兰性德的诗词>>

猜您喜欢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宋代苏洵

  内翰执事: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合而为一。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不足以自奋于其间,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成,而可以复见于当世之贤人君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富公北,执事与余公、蔡公分散四出,而尹公亦失势,奔走于小官。洵时在京师,亲见其事,忽忽仰天叹息,以为斯人之去,而道虽成,不复足以为荣也。既复自思,念往者众君子之进于朝,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今之世无复有善人也,则已矣。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何伤?退而处十年,虽未敢自谓其道有成矣,然浩浩乎其胸中若与曩者异。而余公适亦有成功于南方,执事与蔡公复相继登于朝,富公复自外入为宰相,其势将复合为一。喜且自贺,以为道既已粗成,而果将有以发之也。既又反而思,其向之所慕望爱悦之而不得见之者,盖有六人焉,今将往见之矣。而六人者,已有范公、尹公二人亡焉,则又为之潸然出涕以悲。呜呼,二人者不可复见矣!而所恃以慰此心者,犹有四人也,则又以自解。思其止于四人也,则又汲汲欲一识其面,以发其心之所欲言。而富公又为天子之宰相,远方寒士,未可遽以言通于其前;余公、蔡公,远者又在万里外,独执事在朝廷间,而其位差不甚贵,可以叫呼扳援而闻之以言。而饥寒衰老之病,又痼而留之,使不克自至于执事之庭。夫以慕望爱悦其人之心,十年而不得见,而其人已死,如范公、尹公二人者;则四人之中,非其势不可遽以言通者,何可以不能自往而遽已也!

  执事之文章,天下之人莫不知之;然窃自以为洵之知之特深,愈于天下之人。何者?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执事之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此三者,皆断然自为一家之文也。惟李翱之文,其味黯然而长,其光油然而幽,俯仰揖让,有执事之态。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得当,有执事之实;而执事之才,又自有过人者。盖执事之文,非孟子、韩子之文,而欧阳子之文也。夫乐道人之善而不为谄者,以其人诚足以当之也;彼不知者,则以为誉人以求其悦己也。夫誉人以求其悦己,洵亦不为也;而其所以道执事光明盛大之德,而不自知止者,亦欲执事之知其知我也。

  虽然,执事之名,满于天下,虽不见其文,而固已知有欧阳子矣。而洵也不幸,堕在草野泥涂之中。而其知道之心,又近而粗成。而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年既已晚,而又不遂刻意厉行,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近所为《洪范论》《史论》凡七篇,执事观其如何?嘻!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

送秦中诸人引

金朝元好问

  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8,多乐居焉。

  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鄠、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伸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暑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

  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澹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其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

永王东巡歌·其二

唐代李白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