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跋子瞻和陶诗

宋代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译文及注释

子瞻(zhān)(zhé)岭南,时宰欲杀之。
苏子瞻被贬官到岭南,当宰相的想要把他杀死。
子瞻:即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岭南:地区名,指五岭以南地区。时宰:当时的执政者,指章悖。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他饱吃了惠州的饭,又认真地和了渊明的诗。
饱吃惠州饭: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官,至惠州安置,时达三年。惠州:现今广东省惠州市。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陶彭泽是千古不朽的人物,苏东坡也是百代传名的贤士。
彭泽:地名,在今江西九江东北部。陶渊明曾在此地作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乡。这里以彭泽指代陶渊明。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苏的出仕与陶的归隐,情况虽有不同,但两人的风格和情味,却是多么相似啊。
处:隐居田园。

参考资料:

1、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第160-161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苏子瞻被贬官到岭南,当宰相的想要把他杀死。
他饱吃了惠州的饭,又认真地和了渊明的诗。
陶彭泽是千古不朽的人物,苏东坡也是百代传名的贤士。
苏的出仕与陶的归隐,情况虽有不同,但两人的风格和情味,却是多么相似啊。

注释
跋(bá):文体的一种,多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
子瞻:即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和陶诗:和陶渊明的诗。
岭南:地区名,指五岭以南地区。
时宰:当时的执政者,指章悖。
饱吃惠州饭: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官,至惠州安置,时达三年。惠州:现今广东省惠州市。
彭泽:地名,在今江西九江东北部。陶渊明曾在此地作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乡。这里以彭泽指代陶渊明。
处:隐居田园。

参考资料:

1、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第160-161页

创作背景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病逝常州。崇宁元年(1102年),诗人知太平州,九天即被罢官。当时赵挺之为相,仇视诗人,欲置之死地。诗人联系自身遭遇,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苏轼的深沉忆念和崇敬。

参考资料:

1、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第160-161页

赏析

  诗题“跋”字表示诗人对苏轼的尊敬。首二句“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分量极重,也切合事实。“时宰”章悖贬东坡于惠州,自以为东坡在那里既无自由,又不服水土,必死无疑。孰料东坡泰然处之。诗人平淡中概括了苏轼先贬惠州,再贬儋州,已至天涯海角之绝地的经历。“时宰欲杀之”五字,有回拦横截之力,写出诗人对执政者妒能嫉贤、残酷打击的无比愤慨。尤其用一“欲”字点出其用心之狠,而为苏轼抱无尽之同情。状况如此沦落,诗人再用“饱吃饭”与“细和诗”两个生活细节,生动而具体地再现了苏轼超迈洒脱的精神境界。前两句用力之重,恰恰成为后二句的铺垫,造出跌宕悬殊的强烈效果。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急转,在“时宰欲杀之”的情况下既不乞怜,也不忧伤,而是“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这是对“时宰”迫害的极大蔑视,也是胸襟开朗、人品卓绝的具体表现。苏轼之所以如此喜爱陶诗,自然不仅由于艺术上的向往,更主要的还在于心灵上的契合。第四句入题。一般的诗人至此,就容易针对《和陶》的内容褒赞开来,而诗人点到即收,忽然跳出,借陶渊明人品赞苏轼,大开大合。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说得非常郑重恳切。从开始的“子瞻”到“东坡”,“渊明”到“彭泽”,从称呼上加以变化。陶渊明见机而作,彭泽令只做一百多天就去官归隐,前人多视他为处士。而苏轼却一生都在宦海浮沉。拿陶渊明喻苏轼,从形迹看,两人截然不司,而他们不以贫富得失萦怀,任真率性而行,则是共同的。所以“出处虽不同”又一反,着一“虽”字以为转折,“风味乃相似”以“乃”字一合作结。“风味”二字含蓄不尽,由读者自去领会。

  苏轼针对陶渊明写的和诗有一百零九首,风格内容多种多样。诗人却紧紧抓住“风味乃相似”这个特点,专写苏轼胸怀。言为心声,其人如此,与陶渊明相似。这是诗人以简驭繁,遗貌取神,探骊得珠之处。而八句之中上下联系数百年,至少有四次转折,这是诗人古体诗短篇的刻意求精之作。诗人崇尚“平淡而山高水深”的风格,这首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参考资料:

1、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341页

2、蒋方编选.黄庭坚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27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岭南时宰
惠州渊明
彭泽千载东坡百世
出处不同风味相似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的诗词>>

猜您喜欢

送刘元畸解官归宣城兼问讯侍郎

宋代周孚

群书讽诵不离口,君才岂止王季友。力探千载自青眼,智效一官今白首。

三年拄颊京江上,车如鸡栖马如狗。旁人窃叹君则笑,一鬨从来有奇偶。

椎鼓发船忽复去,聚散匆匆一翻手。泾川绿涨三百里,试脱征衣濯尘垢。

人间至计只樗栎,身外虚名本箕斗。君归更问且过翁,富贵何如一杯酒。

赠龚良臣并柬双融赵居士

宋代周孚

平生四海龚夫子,昔日穷愁今尚尔。车如鸡栖马如狗,笑指尘编作知己。

群儿不识老弥明,一语落纸惭且惊。森森老干苍桧耸,寥寥雅奏黄钟鸣。

万牛不来羞自献,正与古人同此叹。霜髯雪鬓可奈何,但愿穷年常饱饭。

北风凛凛冬欲残,日莫更复衣裳单。黄金如粟赵居士,傥有绨袍遮此寒。

忆昔行

金朝李龏

忆昔当年十四五,尝看秋潮到江浒。飞裾径上酒家楼,凭栏直望潮生处。

数百里间名海门,悠悠一线色如银。渐近江心痕渐大,汹涌声吞十万军。

须臾潮头高数丈,众潮随接皆奔上。中有雄心拍浪儿,几点红旗争荡漾。

风前缥缈夺标来,神蛟鬼鳄俱摧颓。监潮侯有伍胥在,但见濆薄旋推回。

后来沙涨西兴口,潮势何曾十分有。水上人骑骒马行,车如鸡栖马如狗。

数年之后不可当,漰湃惊闻洗目塘。汪洋且拨菜园去,坝子桥边亦渺茫。

神皋内史承天旨,摆桩叠石曾料理。至今遏捺逾十年,桩石如城牢在水。

江头人谓可安居,连年不奈还忧虞。西风吹潮半夜起,子胥之怒知何如。

阴威作寒带烟雾,捲石掀沙出幽府。堪羡云中拍浪儿,踏著危机不怕危。

乘除消长君休忽,牢执长竿一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