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秋夜词

宋代谢翱

愁生山外山,恨杀树边树。
隔断秋月明,不使共一处。

译文及注释

愁生山外山,恨杀树边树。
座座山峰愁情不断,株株树木遗恨无限。
山外山:山外之“山”,暗喻被元军占领的一片混乱的江山。树边树:同山外山一样暗指。

隔断秋月明,不使共一处。
请隔断这秋月的光辉,宋朝的遗民与新贵们不共戴天。
隔断:隔绝、遮断。秋月:此处借之表达愿望,代指外边的世界。

参考资料:

1、傅德岷,李元强,卢晋等编著,宋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02,第333-334页

2、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994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座座山峰愁情不断,株株树木遗恨无限。
请隔断这秋月的光辉,宋朝的遗民与新贵们不共戴天。

注释
山外山:山外之“山”,暗喻被元军占领的一片混乱的江山。
树边树:同山外山一样暗指。
隔断:隔绝、遮断。
秋月:此处借之表达愿望,代指外边的世界。

参考资料:

1、傅德岷,李元强,卢晋等编著,宋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02,第333-334页

2、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994页

创作背景

  谢翱生当南宋末年,是一位坚贞不渝的爱国诗人。元兵破宋时,他率乡兵投奔文天祥,任谘议参军。文天祥被元人拘禁后,谢翱隐姓埋名,漫游东南,不时抒发持志不屈、怀恋故国的思想感情,表现出高尚的气节。《秋夜词》就作于此时,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

参考资料:

1、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1581页

赏析

  此诗前两句用“山外山”、“树边树”的视觉形象引发国破家亡的愁怨和遗恨;后两句诗人紧承前语,针对元代统治者发出的反抗心声,揭示出诗人自己与元朝统治者“不共戴天”的主题。全诗以浅近通俗的语言,生动质朴的比喻,率直地表示亡国之恨,字字咬牙,句句切齿,有颠倒乾坤,截断众流之气魄。

  第一、二句作者为了表现胸中的“愁和“恨”,不是采取怒发冲冠式的直接表露,而是借物寓怀,以一种环境衬托的比喻手法,巧妙地用“山外山”“树边树”的视觉形象引发国破家亡的愁怨和遗恨。这里的“山”“树”,不仅指自然的“山”“树”,更寓意元兵占领的一片浑浊世界。山、树本可使人赏心悦目,然而在亡国遗民眼中,只能勾起无限的愁和恨。

  第三、四句紧承一、二句,诗人设想,如果眼前的山和树能够隔断秋月的光明,照我就不照他,照他就不照我,使我和他“不共一处”。这样以含蓄的手法,揭示出诗人自己与元朝统治者“不共戴天”的主题。诗人虽未明言同谁“不共一处”,不过,从诗人所写“无处堪挥泪”(《书文山卷后》),“我愁无地可耕渔”(见《宋遗民录》)等句,则可以清楚地看出,正是灭宋的元代统治者,使诗人陷入“无处”“无地”的厄运,所以诗人在月色如银的秋夜,迸发出的愁恨,不能仅仅看作是个人的恩怨。确切地说,全诗乃是针对元代统治者发出的反抗心声,誓欲隔断明亮的秋月,虽然想隔断秋月的光明,事实上却是不可能的,但诗人不愿与元代新贵们“共一处”,其态度之坚决,气节之坚贞,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

  前人评谢翱诗曰:“所作歌诗,其称小,其指大,其辞隐,其意显,有风人之余,类唐人之卓卓者。”(《谢翱传》)此诗即可见诗人风格之一斑。

参考资料:

1、傅德岷,李元强,卢晋等编著,宋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02,第333-334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山外树边
隔断秋月不使一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谢翱的诗词>>

猜您喜欢

立春帖子 其五 太上皇后阁

宋代周必大

柳色花光动建章,从今步辇日寻芳。亭亭红伞随黄屋,万里驰驱笑穆王。

寇中丞北抚宣府奉同南渠韵 其

明代边贡

守边犹得近邦畿,亚相权兼大将威。乌府夜閒关月皎,戟门秋静虏尘稀。

探兵入塞无传箭,敕使临戎有赐衣。闻道六龙巡幸所,至今常见五云飞。

嫦娥

明代边贡

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