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代郑燮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译文及注释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náng)(tuó)萧萧两袖寒。
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乌纱:当时做官为宦的代名词囊橐:一种口袋。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萧萧:空空的样子。

参考资料:

1、罗华荣.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参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罗华荣.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注释
乌纱:当时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囊橐(náng tuó):一种口袋。
萧萧:空空的样子。

参考资料:

1、罗华荣.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参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罗华荣.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创作背景

  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

参考资料:

1、罗华荣.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参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赏析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写的是郑板桥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归里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到清冷的江边作为鱼竿。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作者为人正直,只关心百姓疾苦,不愿逢迎吹捧上司,深为上司不满,于是上司借故罢了他的官。时年他已61岁,在潍县担任了7年县令,照理说,至少也该发点小财了,然而他罢官之日,却是囊橐萧萧两袖寒,惟有一囊书画,两袖清风,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官。这首诗在用词上很有感情色彩。萧萧寒、清瘦、秋风都从字面上传递出一种萧索、冷落、凄冷之感,与作者的心情和处境和谐一致。

  这是一首赠别诗,然而却很特别。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乌纱不为囊橐萧萧两袖
一枝清瘦秋风江上渔竿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郑燮简介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郑燮的诗词>>

猜您喜欢

柳枝词十三首

宋代司马光

五柳先生门作开,宅边植杖久徘徊。
陌头遥认颜光禄,诘旦先乘瘦马来。

柳枝词十三首

宋代司马光

依依高村出宫墙,摇曳青丝百尺长。
愿与宣温万年树,年年岁岁奉君王。

题半盆兰蕊图

清代郑燮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