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
望云楼的东面是巍峨、绵延千里的大别山;楼的北面可见高峻雄伟、剑峰千仞的秦岭。
望云楼:文同任陕西洋州知州时,宅内之楼。址在洋州,即今陕西省洋县。巴山:即大别山。陕西汉中盆地与四川盆地的界山。秦岭:诗中指的是陕西南部一段,是狭义的秦岭,主峰是太白山,在洋县正北。
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
在楼上卷帘之时,萦绕在高楼四周的云彩会立即飞入楼中,高楼顿时隐入云彩之中,景色奇丽无比。
参考资料:
1、张福清.诗书教育系列宋诗导读.广州市: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02:96-97
2、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03-104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望云楼的东面是巍峨、绵延千里的大别山;楼的北面可见高峻雄伟、剑峰千仞的秦岭。
在楼上卷帘之时,萦绕在高楼四周的云彩会立即飞入楼中,高楼顿时隐入云彩之中,景色奇丽无比。
注释
望云楼:文同任陕西洋州知州时,宅内之楼。址在洋州,即今陕西省洋县。
巴山:即大别山。陕西汉中盆地与四川盆地的界山。
秦岭:诗中指的是陕西南部一段,是狭义的秦岭,主峰是太白山,在洋县正北。
参考资料:
1、张福清.诗书教育系列宋诗导读.广州市: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02:96-97
2、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03-104
创作背景
《望云楼》一诗是作者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秋冬之间至熙宁九年春初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府时所作,此诗是原总题为《序居原地杂题》诗三十首中的第十二首。
参考资料:
1、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传统文化名篇赏析丛书宋诗名篇赏析.成都市:巴蜀书社,2012.02:073-074
赏析
这首诗写登楼所见的壮景。诗人用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用画笔写诗,意境更加开阔,景物别出情趣,是画,而又情出自然。四句诗都有“楼”字,而“满楼云一色”,就成了“楼”外之“楼”了,既将诗意点透,也添加了平淡诗风中的浓味。全诗句句紧扣主题,丝毫不显重复,俨若一首题画诗,堪称宋诗中的佳作。
“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两句写望云楼的位置及登楼头所见之景。此二句既说明此楼位置在巴山之西、秦岭之南,并交代了此楼之高与位置极佳,才能上楼望见极高峻的巴山、秦岭,也看到崇山峻岭间云彩朵朵绕山飘荡,景象壮丽无比。诗中虽未写云,但云尽在不言中,让人们去体会罢了。
“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句则由远及近,写楼中近景。望月楼如李白《夜宿山寺》所咏“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绕楼云彩飞入楼中,危楼隐入云彩之中,景色奇丽无比。这两句“楼云一色”的奇观,写出了万里晴空、浩茫云海的佳景,自然使人神清目爽,有“荡胸生层云”之感慨。
此诗最大的表现手法则是运用了一放一收的手法。头两句放开,由近及远,拉开距离,使境界骤然开阔,烘托出望云楼周围的自然环境;后两句收拢,由远及近,拉近距离,近到楼上、楼中、楼云天浑然一体的景色。
其次,是诗中有画的技法。诗人运用了典型的绘画技法,将望云楼的地理位置——楼之东是巴山、楼之北是秦岭全部画出,气象尽收眼底,境界开阔,气势不凡。卷帘这一动作,将楼的独特之景“满楼云一色”全部勾画了出来。
最后是平淡自然的诗风。唐宋后不少诗人和诗论家崇尚平淡的诗风。平淡代表了诗的一种风格,文同的这首诗就属平淡之列。“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用平淡的语言介绍了望云楼所处位置。而诗的结尾时更用平淡语“满楼云一色”,振起全篇,使诗境一下子焕发出光彩,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是在卷起楼上帘子的刹那间的情况,诗人敏捷地捕捉并描绘它,将诗意点透,添加了平淡诗风中的浓味。
参考资料:
1、郭荣光.历代名诗大观.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59-59
2、张福清.诗书教育系列宋诗导读.广州市: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02:96-97
3、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传统文化名篇赏析丛书宋诗名篇赏析.成都市:巴蜀书社,2012.02:073-074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