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牛渚(zhǔ)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雾敛(liǎn),与闲人登览。
牛渚西南方的两山夹江对峙,仿若天门,历来偏安江南的七雄就是凭借长江南北的天险地势而雄踞一方。薄雾渐渐散开,像是有意让闲人登山游览。
天门谣:词牌名,据宋王灼《碧鸡漫志》,此篇词牌应为《朝天子》,《天门谣》是作者依据此篇内容改题的新名。此词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牛渚:山名。又名牛渚圻。在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其山脚煅入长江部分,叫采石矶)。古时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孙策渡江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即此。天门:牛渚西南方有两山夹江对峙,状若蛾眉,谓之天门。限:隔断。七雄:六朝及南唐。七雄豪占指这七国都曾雄踞于此,吴、东晋、宋、齐、梁、陈及南唐七代均建都于金陵。与:提供,给。
待月上潮平波滟(liǎn)滟,塞管轻吹新阿滥。风满槛(jiàn),历历数、西州更点。
明月渐渐升起,江面波光潋滟,羌笛吹奏着《阿滥堆》。夜深了,阵阵江风吹过亭子栏杆,我仿佛又清晰地听到了从西州远远传来的打更声。
滟滟:水闪闪发光的样子。塞管:指羌笛、胡笳之类。阿滥:曲调的一种,即《阿滥堆》。槛:槛栏,指亭子的栏杆的木头。历历:分明可数。西州:此处代指金陵,即今南京。更点:报更的鼓点。
参考资料:
1、上彊村民选编;李森等编译.精译赏析宋词三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00-302
2、张海明译.宋词三百首: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55-156
3、李晓丽编著.国人必读宋词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127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牛渚西南方的两山夹江对峙,仿若天门,历来偏安江南的七雄就是凭借长江南北的天险地势而雄踞一方。薄雾渐渐散开,像是有意让闲人登山游览。
明月渐渐升起,江面波光潋滟,羌笛吹奏着《阿滥堆》。夜深了,阵阵江风吹过亭子栏杆,我仿佛又清晰地听到了从西州远远传来的打更声。
注释
天门谣:词牌名,据宋王灼《碧鸡漫志》,此篇词牌应为《朝天子》,《天门谣》是作者依据此篇内容改题的新名。此词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牛渚(zhǔ):山名。又名牛渚圻。在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其山脚煅入长江部分,叫采石矶)。古时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孙策渡江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即此。
天门:牛渚西南方有两山夹江对峙,状若蛾眉,谓之天门。
限:隔断。
七雄:六朝及南唐。七雄豪占指这七国都曾雄踞于此,吴、东晋、宋、齐、梁、陈及南唐七代均建都于金陵。
与:提供,给。
滟滟(yàn):水闪闪发光的样子。
塞管:指羌笛、胡笳之类。
阿滥:曲调的一种,即《阿滥堆》。
槛(jiàn):槛栏,指亭子的栏杆的木头。
历历:分明可数。
西州:此处代指金陵,即今南京。
更点:报更的鼓点。
参考资料:
1、上彊村民选编;李森等编译.精译赏析宋词三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00-302
2、张海明译.宋词三百首: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55-156
3、李晓丽编著.国人必读宋词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127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四月,贺铸去江夏(今武汉)赴任,途经当涂,适逢当时太平知州吕希哲捐官俸重修峨眉亭竣工,于是写下了《蛾眉亭记》;徽宗崇宁四年至大观元年(公元1105~1107年),作者又曾任太平州通判。这首词当写于这两段时间之一,是作者途经采石时,登临怀古而作。
参考资料:
1、程帆主编.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学生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176-177
2、傅德岷主编.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图文本原文·注释·鉴赏:长江出版社,2010:111-112
赏析
这是词人登采石峨眉亭时所写的一首怀古之作。上片起首二句首先交代采石镇地理位置的险要及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尽显劲健张扬的气势。下片紧承上片“登览”展开而写,却写的是词人想象中的与六朝时相仿佛的游赏,由此而联想到六朝更替、生发出兴亡之慨。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这里一开篇即开门见山,写牛渚、天门的地理形势之险,历史地位之重要。太平州采石镇,濒长江有牛渚矶,绝壁嵌空,突出江中。矶西南有两山夹江耸立,谓之天门,其上岚浮翠拂,状若美人蛾眉。熙宁年间,郡守张瓌在矶上筑亭以观览天门奇景,遂命名曰蛾眉。词人崇宁大观间曾通判太平并与编管在此的李之仪过从甚密,因作此词。这里词人仅用十二字,将天门之险要地理位置、偏安江左的小朝廷,每建都金陵,凭恃长江天险,遏止北方强敌的南牧情景道尽。当涂踞金陵上游,牛渚、天门正是西方门户,所以宋沈立《金陵记》曾记云:“六代英雄迭居于此。……广屯兵甲,代筑墙垒。”词言“七雄”,当是兼括了南唐。
“清雾敛,与闲人登览”二句,是说雾气消散,似乎在有意让人们登临游览。这里,“与”字十分精当,足见词人炼字之妙,也说明炼字不必求奇求丽,寻常字汇,只在调度得当,照样能够神采飞扬,恰到好处,曲尽体物之妙。
上阙这两个语意层次分明,前三句追惜怀古,剑拔弩张,气势苍莽;后者抚今,轻裘缓带,趣味萧闲。这里词作体制虽小,却能大起大落,笔力豪健,足见作者构思运笔之妙。
下阙词作却不落旧巢,没有紧承“与闲人登览”一句,展开描写眼底风光、江声山色,而偏写“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等到江上月升潮平,笛吹风起之时,“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细数石城古都报时的钟鼓。这里章法新奇,构思巧妙。词人登矶本在上午雾散后,竟日览胜仍兴犹未已,更欲继之以夜,那么,这奇山异水的旖旎风光,尽在不言中了。不然,词人何以从早到晚,尚嫌不足,还要继之以夜呢?这风光不是让人留连忘返么?当然,从“待月上潮平波滟滟”一句之后,全是词人想象之词,并非实写,但词人却能虚景实写,毫不露虚构之迹,词人将江上明月笛风,遐钟远鼓写得生动逼真,垂手可掬,倾耳可闻,这是绘画所无法表达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并非一般的模山范水之作,而是通过牛渚天门这一特殊的风景的描绘,抒发怀古幽情,凭吊前朝的兴亡。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天险挽救不了六朝覆灭的命运。“七雄豪占”的军事要塞,如今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成了“闲人登览”的旅游玩赏之地。通过这一巨大变迁的描写,读者自不难从中领悟到江山守成在德政人和而不在险要地理的历史经验教训。此外,金陵距当涂毕竟有百十里之遥,那“西州更点”又岂可得以“历历数?”词人于词末牵入六朝故都西州(代金陵),隐含了词人希望人们牢记这历史的晨钟暮鼓,引以六朝为戒啊!而这一切意蕴又蕴含在对于有选择的客观景物的描述中,毫无直露、浅薄之弊,不是词人和盘托出,直抒胸臆,只是寄意象内,让读者去细心品味其中三昧。这就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真令人感叹不已。
参考资料:
1、李晓丽编著.国人必读宋词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127
2、程帆主编.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学生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176-177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云幕华灯张绮席。半醉客。留醒客。半醉客。留醒客。渐促膝倾鬟琴差拍。问此夕。知何夕。问此夕。知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