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梦回

宋代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译文及注释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zhēn)声唤客愁。
在荒凉的客馆中从梦中醒来,只见秋月惨淡,笼罩着四周,不知哪里传来的捣衣声,唤起了心中的悲愁。
梦回:从梦中醒来。荒馆:荒凉的旅馆。砧:捣衣石。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ōu)
深夜里没有风但莲叶沙沙作响,冰冷的水中,尚未入睡的鸥鸟在莲叶中辗转反侧。
未眠鸥:在荷叶中未眠而辗转反侧的鸥鸟。

参考资料:

1、王力等原编,蒋绍愚等增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第495页

2、李道英编著.赏诗词增智慧.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年:第165-166页

3、武振国著.古诗在作文中的应用.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22-223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荒凉的客馆中从梦中醒来,只见秋月惨淡,笼罩着四周,不知哪里传来的捣衣声,唤起了心中的悲愁。
深夜里没有风但莲叶沙沙作响,冰冷的水中,尚未入睡的鸥鸟在莲叶中辗转反侧。

注释
梦回:从梦中醒来。
荒馆:荒凉的旅馆。
砧:捣衣石。
未眠鸥:在荷叶中未眠而辗转反侧的鸥鸟。

参考资料:

1、王力等原编,蒋绍愚等增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第495页

2、李道英编著.赏诗词增智慧.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年:第165-166页

3、武振国著.古诗在作文中的应用.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22-223页

创作背景

  林景熙在南宋曾任泉州教官等职,宋亡后归乡授徒,是宋元之交重要的遗民诗人。这首《梦回》即作于入元之后。迫于政治形势,使他不得不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写景以抒情创作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李道英编著.赏诗词增智慧.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年:第165-166页

赏析

  这首诗虽以“梦”为题,却不同于一般的纪梦诗。以“梦回”衬托幻境旋灭,极言异乡漂泊之苦。

  “梦回荒馆月笼秋”,交代了时间是秋夜,地点是异乡之客舍,梦醒后的环境是一轮清冷的秋月笼罩着荒凉的客舍,极言异乡漂泊的孤寂和凄苦。此时四野寂静,唯有两种声音传入耳中,引起诗人诸多感慨。

  “何处砧声唤客愁”,远处传来阵阵的捣衣声,牵动着游子的思绪。俗语云:“寒士悲秋”。作为亡国遗民和他乡游子,国破家亡,已是愁肠九结,又值秋夜,更添愁绪,恰在此时又听到这捣衣声,更使“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人愁绪倍增。此“愁”也就不只是一般的秋思和乡愁,而是更蕴涵着家国沦亡的沧桑之感。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这是诗人梦醒后听到的第二种声音。这两句诗自身是一种因果关系,“深夜无风”而“莲叶响”的原因,是因为有“未眠鸥”在枯荷中辗转。从字面上看,这二句是写景,而实则是诗人以“未眠鸥”自喻,写自己的愁肠百结,辗转反侧。鸥鸟在秋夜寒水中不能安然入眠,正是自己在冷寂的馆舍难以入睡。不言而喻,诗人在“未眠鸥”身上寄托了难于明言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这两句诗全都是描写景物的语言,但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是作者的感情。景中有情,情寓景中。

参考资料:

1、《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51-1452页

2、李道英编著.赏诗词增智慧.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年:第165-166页

3、武振国著.古诗在作文中的应用.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22-223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梦回月笼砧声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水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林景熙简介

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林景熙的诗词>>

猜您喜欢

倚风娇近

清代杨玉衔

巢鹤惺忪,探芳寒透心眼。亸桥临水娇无限。山驿暖风迟,乱蝶绕鞭丝,懊恼空枝,玉管休教吹散。

无奈啼鹃,频报时将春晚。陌上还歌归缓。醉倩香熏理花谱,情怀懒。

冷云湿翠襟分半。

柳梢青 赋枯梅寄张郎中马同知

宋代张伯淳

冷淡根荄。小春时候,两蕊三花。栽向西湖,移来东阁,一任安排。

绝怜瘦影横斜。但宜在、山巅水涯。花里平安,岭头孤秀,荣悴争些。

竹外梅梢

元代刘诜

谁家修篁千万竿,短墙流水朱阑干。孤芳托根得春早,一枝斜出行路看。

遥凝青林炯初霁,一点两点雪未残。小窗月落霜角动,谁与伴此空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