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居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的诗词>>
喜雨十首 其二 雨云
清代:弘历
尔时几缕倏烟消,既雨氤氲易羃霄。润出山川合肤寸,蒸为霶霈不崇朝。
□霌那放咸池日,黯黮旋倾浙海潮。信有云官新授职,从今六幕愿恒调。
和张伯雨云林席间韵
元代:郯韶
句曲先生世所怜,新诗字字总清妍。楚江祇漫听春雨,蜀上那知有漏天。
树隔青山迎好客,华开白日照芳筵。高居更忆云林子,目送冥鸿挥五弦。
小雨云门溪上
宋代: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