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田家

唐代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译文及注释

父耕(gēng)原上田,子劚(zhú)山下荒。
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
斸:一作“锄”,大锄,名词用作动词,挖掘。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六月的季节,田中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仓库早已修好等待征敛。
禾:禾苗,特指稻苗。秀:谷物吐穗扬花。官家:旧时对官吏、尊贵者及有权势者的尊称,又指对皇帝的称呼。

参考资料:

1、任三杰.聂夷中诗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21

2、任三杰.聂夷中诗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22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
六月的季节,田中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仓库早已修好等待征敛。

注释
斸(zhú):一作“锄”,大锄,名词用作动词,挖掘。
禾:禾苗,特指稻苗。秀:谷物吐穗扬花。
官家:旧时对官吏、尊贵者及有权势者的尊称,又指对皇帝的称呼。

参考资料:

1、任三杰.聂夷中诗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21

2、任三杰.聂夷中诗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22

创作背景

  在唐末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而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在这样的严酷背景上产生了聂夷中的《田家》一诗,其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

参考资料:

1、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135

赏析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仅仅是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一句在揭露讽刺的时候,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不单指庄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况,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禾未秀”,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歉收。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所以“官家已修仓”本身就暗示着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更觉意味深长。“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

  题前摄景,洗炼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种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简意长的效果。而此诗恰当地同时运用这三种手法,艺术效果也就更加显著。

参考资料:

1、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86-687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原上山下
六月官家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聂夷中

聂夷中 [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字坦之,唐末诗人,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聂夷中的诗词>>

猜您喜欢

公子家 / 公子行 / 长安花

唐代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哭刘驾博士

唐代聂夷中

出门四顾望,此日何徘徊。终南旧山色,夫子安在哉。
君诗如门户,夕闭昼还开。君名如四时,春尽夏复来。
原野多丘陵,累累如高台。君坟须数尺,谁与夫子偕。

秋夕

唐代聂夷中

日往无复见,秋堂暮仍学。玄发不知白,晓人寒铜觉。
为材未离群,有玉犹在璞。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