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居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的诗词>>
郡斋怀隐庵
宋代:辛弃疾
题韩伯时剪韭轩 其二
明代:钱宰
山下韭苗今几畦,故人日夕过幽栖。霜刀差差剪不尽,翠绶若若青还齐。
春风卫八堂上燕,夜雨杜陵灯前题。尊中有酒为君酌,明日别怀东复西。
剪韭亭
元代:胡奎
剪韭复剪韭,山园春雨肥。昨日韭叶长,今朝韭叶稀。
但令勿伤根,日夕生华滋。有客过茅屋,呼儿剪春绿。
一箸盘餐惟所须,何待高门行白玉。寄言山中人,灌畦当及春。
人间此味良可珍,此味不减秋风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