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居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的诗词>>
宴道山亭复风雨有感作
元代:李士瞻
闽川又复过清明,花信风牵倍感情。四海再逢虞舜日,三年两驻越王城。
春光寂寂啼山鸟,云影悠悠拂羽旌。可是东君不相下,狂飙吹雨溅银争。
晴甫一日复大风雨连日不止遣怀
宋代:陆游
凌晨复有惠急笔次韵 其二
宋代:陈造
仕涂决矣息交游,姑向林泉访胜流。短褐直甘乘下泽,异乡终胜赋登楼。
惊心梦境檀槐战,屈指乡园秫稻秋。雉翳龟燋缘有用,未闻金弹中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