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董其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董其昌的诗词>>
唐明皇游月宫
宋代:葛秋崖
夜宿山寺
明代:罗亨信
珠阁俯丹丘,高寒暮景幽。籁从倾耳听,云傍曲肱浮。
僧定诃林月,乌啼玉树秋。夜深箕踞处,河汉隔衣流。
清代:戢澍铭
惟有家山好,寻人到枕边。乡关千里梦,文酒一生缘。
衾共枯僧拥,灯依古佛悬。夜深寒不寐,钟打晓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