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浪淘沙·闷自剔残灯

清代纳兰性德

闷自剔残灯,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听,那更西风偏著意,做尽秋声。
城柝已三更,欲睡还醒。薄寒中夜掩银屏,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译文及注释

闷自剔(tī)残灯,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kān)听,那更西风偏著(zhuó)意,做尽秋声。
心情烦闷,屋里灯光昏暗,拨起灯芯,使灯光再亮一些。夜雨落在无人的庭院,淅淅沥沥的声音勾起人的愁绪。那西风又偏于此时送来了秋声,好像是专意增添愁人的烦恼。
浪淘沙:词牌名,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剔:指拨起。空庭:幽寂的庭院。潇潇:形容风雨急骤。著意:犹专意、用心,秋声:秋天西风起而草木摇落,其肃杀之声令人生情动感,故古人将万木零落之声等称为秋声。

城柝(tuò)已三更,欲睡还醒。薄寒中夜掩银屏,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城垣上传来打更的梆子声,已到三更时,想要睡去,却总也睡不着。寒气阵阵袭来,掩上屏风,自己分明已决意向佛,不要再陷入多情的纠结里去,但是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呢?
城柝:谓城垣上传来的柝声。柝:古代巡夜时敲击之木梆。银屏:银饰之屏风。戒香:佛教说戒时所点燃之香。司空图《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确化募雕刻律疏》:“启秘藏而演愎毗尼,熏戒香以消烦恼。”这里以戒香代指超脱尘世烦恼的忘机之意。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邢学波笺注,纳兰词笺注全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0:第135页

2、(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31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心情烦闷,屋里灯光昏暗,拨起灯芯,使灯光再亮一些。夜雨落在无人的庭院,淅淅沥沥的声音勾起人的愁绪。那西风又偏于此时送来了秋声,好像是专意增添愁人的烦恼。
城垣上传来打更的梆子声,已到三更时,想要睡去,却总也睡不着。寒气阵阵袭来,掩上屏风,自己分明已决意向佛,不要再陷入多情的纠结里去,但是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呢?

注释
浪淘沙:词牌名,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剔(tī):指拨起。
空庭:幽寂的庭院。
“那更”二句:此言本就秋夜雨潇潇,令人愁闷,那西风又偏于此时送来了秋声,好像是专意增添愁人的烦恼。潇潇:形容风雨急骤。著意(zhuó yì):犹专意、用心,秋声:秋天西风起而草木摇落,其肃杀之声令人生情动感,故古人将万木零落之声等称为秋声。
城柝(tuò):谓城垣上传来的柝声。柝:古代巡夜时敲击之木梆。
银屏:银饰之屏风。
戒香:佛教说戒时所点燃之香。司空图《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确化募雕刻律疏》:“启秘藏而演愎毗尼,熏戒香以消烦恼。”这里以戒香代指超脱尘世烦恼的忘机之意。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邢学波笺注,纳兰词笺注全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0:第135页

2、(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31页

创作背景

  词或作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前后,秋夜空庭,容若难以安寝,心有感慨而作此词。有陈维崧有《浪淘沙·和容若韵》可对看。

参考资料:

1、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77页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无聊的夜间,独坐灯前,秋夜空庭,抒发其心情困顿。下片言明时间已至三更,而词人仍是难以安寝。全词采用翻转层进的表达之法,使所要抒发的感情更加深透,更能启人联想。

  上片写无聊的夜间,独坐灯前,秋夜空庭。“闷自剔残灯”,让人想到容若是个容易亲近的人,在灯前独坐,百无聊赖,只得面对残灯,自娱自乐。这样的男子,虽然性情忧郁,却在骨子里有着让人喜爱的部分。开篇一句正是其心情困顿,无可抒发的无奈写照。到了“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听”,已经是痛到极致的一种状态了。风雨潇潇而落,空气清冷,在晦暗的夜空下,这雨声还有风声是如此的不堪入耳。听到耳朵里,仿佛都是刺在心头,针扎一般,让人难以忍受。“那更西风偏着意,做尽秋声”,可是秋风不解人意,偏偏刮个不停,将凄凉的秋意刮遍人心。在容若的词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悲伤欲绝的词,相当凄切。所谓“观之不忍卒读”,字字句句情真意切,有着无法宽宥的自责与责他。

  下片言明时间已至三更,而词人仍是难以安寝。已经是三更天了,夜深人静,自己却还是难以入眠,“城柝已三更,欲睡还醒”,容若在孤寂的夜色中,看着天色一点点变明亮,眼看着第二天的白日就要升起来了,可自己还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独坐桌旁,守着一盏孤灯,看着窗外寒夜中的星空,心早已苦成了一个又一个黑洞。在这个深夜中,“薄寒中夜掩银屏”。容若在为什么愁思,是为女子,还是为友人,难以说清。这突如其来、绵绵不绝的愁绪,让容若也对自己产生了嘲讽之意,他暗叹道:“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就此结束了整首词,不需要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为自己的愁苦开示。从前种种,是永远的痛。而今一切,是无奈的人生。

  诗人自悔多情,欲从中自救,故“曾染戒香”去消解之。但秋夜秋声却偏偏又触动了他的多情。本来是多情。偏要学无情,结果仍是陷入多情的烦恼中,如此矛盾的心情,又使诗人平添了更多的愁苦。这是翻转层进的表达之法,使所要抒发的感情更加深透,更能启人联想。

参考资料:

1、纳兰容若著.一生最爱纳兰词全词彩插珍藏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1:第98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残灯空庭
潇潇不堪西风秋声
城柝三更还醒
薄寒中夜银屏戒香俗念多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纳兰性德的诗词>>

猜您喜欢

送别驾族孙宗启赴徽州

明代林文俊

寻常送客不曾悲,送尔停杯惜别离。作倅正当山水郡,致身真负圣明时。

百年富贵非吾愿,前辈风流是汝师。涉世久知才有用,岂同侪叔众嫌痴。

柬朱柱史子宜

明代边贡

有美中台彦,闻名自国都。岂知多难日,识面在江湖。

地入王畿远,星分客棹孤。霜威倘可借,一为保前途。

送别驾魏春寰致政还莆

明代林熙春

十载论心意气高,驰驱蜀道佩虔刀。天涯羁客伤多事,海上思家叹独劳。

四五凤毛饶玉树,三千鹤发啖蟠桃。清朝诏问壶山隐,十渐何辞解竭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