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有感

清代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译文及注释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míng)一哭休。
世间没有什么事物能抵得过对于春天消逝的忧愁,应当面对苍天痛哭一场才罢休。
抵:抵得过。春愁:对于春天消逝的忧愁。这里指对于国事飘摇、国势衰微的忧愁。合:应该。苍冥:苍天。一哭休:痛哭一场才罢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四万万人民啊一起痛哭吧,辽阔的远方哪里还有中国的疆土!
四万万人:当时中国人口有四万万。四万万,四亿。神州:战国时驺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世用它作为中国的代称。

参考资料:

1、赵维江.经典诗文三百篇: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144

2、张浩逊.古小诗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224

3、郭彦全.千首少儿古诗选译: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476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间没有什么事物能抵得过对于春天消逝的忧愁,应当面对苍天痛哭一场才罢休。
四万万人民啊一起痛哭吧,辽阔的远方哪里还有中国的疆土!

注释
抵:抵得过。
春愁:对于春天消逝的忧愁。这里指对于国事飘摇、国势衰微的忧愁。
合:应该。
苍冥:苍天。
一哭休:痛哭一场才罢休。
四万万人:当时中国人口有四万万。四万万,四亿。
神州:战国时驺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世用它作为中国的代称。

参考资料:

1、赵维江.经典诗文三百篇: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144

2、张浩逊.古小诗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224

3、郭彦全.千首少儿古诗选译: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476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春。先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政府因甲午战争战败而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对谭嗣同刺激极大。他在《兴算学议》中说:“经此创巨痛深,乃始屏弃一切……当馈而忘食,既寝而屡兴,绕屋傍徨,未知所出。”因此,当又一个春天来临之际,他又激起了万斛“春愁”,作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649-650

赏析

  这首诗写面对国土被侵、主权旁落的深重民族危机,诗人满怀悲痛和无助,虽身处阳光和煦的春日,仍无法慰藉内心深处的愁绪,诗人忧国忧民,感怀于国家的懦弱与苦难,困惑国家的出路到底在何方,不禁与同胞们一起潸然泪下。全诗风格悲怆苍凉,情感浓烈真挚,闪烁着爱国精神之光。

  《有感一章》这首诗是一首写大忧和大痛的七言绝句。首句“世间无物抵春愁”直抒胸臆,世间没有什么能够抵得了自己的“春愁”,极言自己愁之大、愁之重。“抵”这个动词使后面春愁一词一下子具体化形象化了,并给人无尽的想象。春天本来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但是在一年前的春天,清政府因甲午战争失败而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此,为春天留下了民族耻辱的阴影。当春天再次来临时,这种亡国之恨当然是撕心裂肺、刻骨铭心的。

  第二句“合向苍冥一哭休”,紧承首句,进一步写悲。只有面对苍天,放声痛哭一场才能罢休,然而这“哭”字又不仅仅写悲,因为是向着苍天去哭而不是向隅而泣,那悲必然是悲中有愤。第三句“四万万人齐下泪”,由个人悲转向亿万广大同胞悲,表现的是更大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思想情绪与亿万广大人民是一致的。

  末句“天涯何处是神州”,点明了以上三句所写忧愁和悲痛的原因。在苍茫的大地上,昔日的神州不知到底在何处。被帝国主义瓜分了,这必然使诗人和全国亿万人民痛哭。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陷、国家危亡的无限忧虑和悲痛,表达了对清王朝腐败无能、卖国求荣的愤慨,但这首诗写忧写痛并不使人沉溺于忧愁和悲痛,而给人一种催人警醒、奋争的潜在力量。直抒胸襟,感情激越,视野广阔,笔力沉重,以反诘收束,更增添了悲痛感慨的力量,这是此诗写作上的特色。

参考资料:

1、陈长喜.中国历代名诗赏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828-829

2、路则省.爱国主义教育辞典:大连出版社,1991:516-517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世间无物春愁苍冥一哭
四万万人天涯神州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猜您喜欢

渡江

清代缪彤

凉月漾中流,金山隐隐浮。
尚馀残醉在,和梦到扬州。

清凉纪游一十四首 其一 入山

清代胤禛

清凉境界梵王宫,碧染芙蓉耸昊穹。
万古云封五顶寺,千株松纳四时风。
盘回鸟道珠幡里,缭绕炉烟画障中。
石立俨然如接引,疑逢青髻化身童。

白芍药

清代塞尔赫

珠帘入夜卷琼钩,谢女怀香倚玉楼。
风暖月明娇欲堕,依稀残梦在扬州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