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采地黄者

唐代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译文及注释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春季不下雨麦子都已旱死,秋季禾苗又遭霜。
地黄:药草名,晒干的叫生地,蒸熟的叫熟地。这首诗写荒年无食的贫苦农民采地黄卖给富贵人家喂马以谋生,形象地表现出贫苦人民生活不如牛马。

岁晏(yàn)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等到年底时已没有了口粮,只好到土里采地黄。
岁晏:一年将近的时候。口食:口粮。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hóu)粮。
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拿它来换取饲口度日的粮食。
易:换取。糇:干粮。糇粮:泛指饲口度日的粮食。

凌晨荷(hè)锄去,薄暮不盈筐。
大清早就扛着锄头出门,直到傍晚时分还采不满一筐。
凌晨:清早。荷锄:用一侧肩膀扛着锄头。不盈筐:采不满一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拿到它来到富贵人家,卖给养尊处优的儿郎。
朱门家:指富贵人家。白面郎:指富贵人家养尊处优不懂事的子弟。南朝宋代的沈庆之在一次讨论北伐大事时,曾讽刺徐湛之等世族出身的文官说:“为国譬如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指宋文帝)今与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这里借用其讽刺含意。

与君啖(dàn)肥马,可使照地光。
把地黄给你的肥马吃,能使它膘壮有力,毛色光亮。
啖:给…吃。

愿易马残粟(sù),救此苦饥肠。
希望换些马吃剩的粮食,拿去填塞全家的饿得咕咕叫的肚子。
马残粟:马吃剩的粮食。

参考资料:

1、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选注,历代诗歌选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5,第376页

2、霍松林著,霍松林选集第七卷译诗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10,第118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季不下雨麦子都已旱死,秋季禾苗又遭霜。
等到年底时已没有了口粮,只好到土里采地黄。
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拿它来换取饲口度日的粮食。
大清早就扛着锄头出门,直到傍晚时分还采不满一筐。
拿到它来到富贵人家,卖给养尊处优的儿郎。
把地黄给你的肥马吃,能使它膘壮有力,毛色光亮。
希望换些马吃剩的粮食,拿去填塞全家的饿得咕咕叫的肚子。

注释
地黄:药草名,晒干的叫生地,蒸熟的叫熟地。这首诗写荒年无食的贫苦农民采地黄卖给富贵人家喂马以谋生,形象地表现出贫苦人民生活不如牛马。
岁晏:一年将近的时候。
口食:口粮。
易:换取。
糇(hóu):干粮。
糇粮:泛指饲口度日的粮食。
凌晨:清早。荷锄:用一侧肩膀扛着锄头。
不盈筐:采不满一筐。
朱门家:指富贵人家。
白面郎:指富贵人家养尊处优不懂事的子弟。南朝宋代的沈庆之在一次讨论北伐大事时,曾讽刺徐湛之等世族出身的文官说:“为国譬如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指宋文帝)今与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这里借用其讽刺含意。
啖(dàn):给······吃。
“可使”句:是说马吃了地黄后,膘壮有力,毛色光亮,可以光彩照地。
马残粟:马吃剩的粮食。

参考资料:

1、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选注,历代诗歌选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5,第376页

2、霍松林著,霍松林选集第七卷译诗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10,第118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13年。诗人在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内)渭村见到农民遭到春旱秋霜之灾后,入冬就断了口粮,而富贵人家却用粮食喂马,为此深有感触,于是以采地黄者的遭遇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同情贫民疾苦的诗歌。

参考资料:

1、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吴大逵,马秀娟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元稹白居易诗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96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个农民采取地黄,向富家换取马料以饱饥肠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牛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

  诗题是“采地黄者”,为何去采地黄,是因为天灾所致,所以诗开首一联写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庄稼一年两季,春日没雨,夏粮绝收;秋天又降早霜,秋粮减收。这样,农民的生活自然就很成问题了。紧接着第二、三两联便对农民生活景况作了交代:入冬后农民便断了口粮,为了活命,只得冒着风寒到荒郊野外去采挖地黄,希图借以度过饥荒。第四联“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以上四联为第一部分,中心就是写了为度荒采地黄。

  后六句叙写卖地黄的情形。采了地黄卖与富家白面郎。那卖地黄者对“白面郎”求告的几句话,颇为凄切动人。辛苦一整天采得不满一筐的劳动成果,只敢说给朱门人家拿去喂马。可以想见,这位可怜的农民忍饥挨冻在荒野采了一天地黄,可能连点像样的干粮也没吃上。也许他家中还有老小,都等他卖了地黄换回粮食下锅。那不足一筐的地黄,他哪敢说卖多少钱呢,只是央告说:“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只要能换回一点儿马吃剩的玉米、高粱之类,也就心满意足了。其可怜之状跃然纸上。

  诗人用平平淡淡的语言叙述,通过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痛恨。

参考资料:

1、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唐诗选注,,1977年,第497页

2、李月辉主编,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01,第198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禾损早霜
岁晏口食田中采地
何用糇粮
凌晨薄暮不盈
朱门白面郎
使地光
苦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的诗词>>

猜您喜欢

燕诗示刘叟

唐代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慈乌夜啼

唐代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放鹰

唐代白居易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下鞲随指顾,百掷无一遗。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
孰能使之然,有术甚易知。取其向背性,制在饥饱时。
不可使长饱,不可使长饥。饥则力不足,饱则背人飞。
乘饥纵搏击,未饱须絷维。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
圣明驭英雄,其术亦如斯。鄙语不可弃,吾闻诸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