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晋纪·晋纪三十四

资治通鉴

..........朝廷之隙,闻孙恩逼京师,建牙聚众,上疏请讨之。元显大惧。会恩退,元显以诏书止之,玄乃解严。

  梁中庸等共推沮渠蒙逊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赦其境内,改元永安。蒙逊署从兄伏奴为张掖太守、和平侯,弟挐为建忠将军、都谷侯,田昂为西郡太守..........,臧莫孩为辅国将军,房晷、梁中庸为左、右长史,张骘、谢正礼为左右司马。擢任贤才,文武咸悦。

  河西王利鹿孤命群臣极言得失。西曹从事史暠曰:“..........

志·卷四十一

新唐书

..........州县长官涖定粗良,具上中下三物之样输 京都。有滥恶,督中物之直。二十五年,以江、淮输运有河、洛之艰,而关中蚕桑 少,菽粟常贱,乃命庸、调、资课皆以米,凶年乐输布绢者亦从之。河南、北不通 运州,租皆为绢,代关中庸、课,诏度支减转运。

  明年,又诏民三岁以下为黄,十五以下为小,二十以下为中。又以民间户高丁 多者,率与父母别籍异居,以避征戍,乃诏十丁以上免二丁,五丁以上免一丁,侍 丁孝者免徭役。天宝三载,更民十八..........

江右王门学案·文恭罗念菴先生洪先

明儒学案

..........。思而无思,是谓研几。

  常令此心寂然无为,便是戒惧。其所不睹不闻言戒惧,在本体上便觉隔越。

  《中庸》以慎独为要。诚也,神也,几也,独也,一也,慎独皆举之矣。然须体周子分言之意。

  常知几,即是致知,即是存义..........(《与王塘南》)

  谓良知与物无对,故谓之独,诚是也。独知之明,良知固不泯矣,卜度拟议,果皆良知矣乎?《中庸》言独,而《註》增“独知”二字,言良知者,因喜附之,或非子思意也。来谕谓“独指天命之性”,言得之矣。知几其神,几者..........

江右王门学案·太常王塘南先生时槐

明儒学案

..........盖直透真性,本非生死,乃为真解脱耳。(《答王养卿》)

  时习者,时时知至善为本而止之,约情以复性云耳。大学止至善,即中庸慎独之功,无二事也。舍此更有何学。(《答王敬所》)

  学不知止,则意必不能诚。何谓知止?盖意心身家国天下总为一物也..........至善,未尝指其为性;但言独,未尝描写其为动而未形;但言慎,未尝极示其为潜藏收敛。今何所征而知其然乎?」曰:「吾征于中庸而知其然矣。中庸首揭天命之性,而谓未发为天下之大本,篇中言明善择善,正指性之至善为本之说也。其言独曰不睹闻隐微,而即曰莫见莫显,..........

诸儒学案下·忠烈黄石斋先生道周

明儒学案

..........若果有物,致知之知,应别有知。夫子直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此知字,岂有物在?”某云:“夫子平生说无知,《中庸》都说有物,佛家极要说无物,诸乘都说有知。此是玄黄之判。然是夫子对子路说得不同,曰:‘由,知德者鲜矣!’彼知字,若是无..........保合太和,乃利贞。’吾儒着眼,只在各正不已,中间未到於穆变化上去,切勿云毛发骨节,俱是虚空也。”

  问:“《中庸》以性明道,揭一诚字,即如老氏所谓其中有物者。窈冥之内,信有此物,则玄素所求,差别不远,如何刊落两家?且如所论退藏寂感..........

东林学案·忠宪高景逸先生攀龙

明儒学案

..........不同。盖朱子初年,以人之情识逐念流转,而无未发之时。文成则以心之生机流行不息,而无未发之时,文成之说微矣,而非《中庸》之旨也。《中庸》所谓未发,指喜怒哀乐言,夫人岂有终日喜怒哀乐者?盖未发之时为多,而喜怒哀乐可言未发,不可言不发。文成所谓发而不发..........学,宁守先儒之说,拘拘为寻行数墨,而不敢谈玄说妙,自陷于不知之妄作。宁禀前哲之矩,硜硜为乡党自好,而不敢谈圆说通,自陷于无忌惮之中庸。积之之久,倘习心变革,德性坚凝,自当恍然知大道之果不离日用常行,而步步蹈实地,与对塔说相轮者远矣。(《答叶台山》)

.........

列传·卷二百六十七

清史稿

..........涧文集及尚书春秋说。

  任瑗,字恕菴,淮安山阳人。年十八,弃举子业,讲学。静坐三年,叹曰:“圣人之道,归於中庸,极於‘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岂是之谓哉?”乾隆元年,大吏举瑗应博学鸿词,廷试罢归。韩梦周语人曰:..........,荷经堂古文诗稿四卷。

  劳史,字麟书,馀姚人。世为农。少就傅读书,长躬耕养父母,夜则披卷庄诵。读朱子小学、中庸序,慨然发愤,以道自任,举动必依於礼。继读朱子近思录,立起设香案,北面稽首曰:“吾师在是矣!”常自刻责,谓:“天之命..........

列传·卷二百六十八

清史稿

..........阳人。明诸生。父行素,官石首县丞,罹兵难,尔岐欲身殉,以母老止。顺治七年,贡成均,亦不出。逊志好学,笃守程、朱之说,著天道论、中庸论,为时所称。又著学辨五篇:曰辨志,曰辨术,曰辨业,曰辨成,曰辨徵。又著立命说辨,斥袁氏功过格、立命说之非。年三十,覃思仪礼,..........章制度之书未成。有诗经二南补注二卷,毛郑诗考四卷,尚书义考一卷,仪经考正一卷,考工记图二卷,春秋即位改元考一卷,大学补注一卷,中庸补注一卷,孟子字义疏证三卷,尔雅文字考十卷,经说四卷,水地记一卷,水经注四十卷,九章补图一卷,屈原赋注七卷,通释三卷,原善三卷..........

卷五·仪礼

困学纪闻

.......

  檀弓笔力,左氏不逮也,于申生、杜蒉《传》作屠蒯。二事见之。致堂胡氏曰:“檀弓,曾子门人。其文与《中庸》之文有似《论语》。子思、檀弓皆纂修《论语》之人也。”

  《家语·终记》云:“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劭勘晋、宋古本,皆无“稷曰明粢”一句,立八疑十二证,以为无此一句。

  公孙弘云:“好问近乎知。”今《中庸》作“好学”。

  《王制》:太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保傅传》谓:不知日月之时节,不知先王之讳,与..........

卷七

日知录

..........,里名。”

  ○古者不为臣不见观乎孔子之见阳货,而后知逾垣闭门为贤者之过,未合于中道也,然后世之人必有如朝广被中庸之名,冯道托仲尼之迹者矣。其始也屈己以见诸侯,一见诸侯而怀其禄利,于是望尘而拜贵人,希旨以投时好,此其所必至者。曾子..........什》,皆至当,无复可议。后人效之,妄生穿凿。《周礼》五官,互相更调。而王文宪。作《二南相配图》、《洪范经传图》,重定《中庸章句图》,改《某棠》、《野有死麇》、《何彼矣》三篇于王风。仁山金氏本此,改“敛时五福”一节于“五曰考终命”之下,改..........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