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列传·卷四十七

魏书

..........记其殿最,日久月深,驳落都尽。人有去留, 谁复掌其勤堕?或停休积稔,或分隔数千,累年之后,方求追访声迹,立其考第。 无不苟相悦附,共为脣齿,饰垢掩疵,妄加丹素,趣令得阶而已,无所顾惜。贤达 君子,未免斯患;中庸已降,夫复何论。官以求成,身以请立,上下相蒙,莫斯为 甚。

  又勤恤人隐,咸归守令;厥任非轻,所责实重。然及其考课,悉以六载为程, 既而限满代还,复经六年而叙。是则岁周十二,始得一阶。于东西两省、文武..........

列传·卷一百九十二

宋史

..........交请婚,不许。及见汪洋、张孝祥,乃曰"佳婿也。"遂以妻之。

  洪兴祖,字庆善,镇江丹阳人。少读《礼》至《中庸》,顿悟性命之理,绩文日进。登政和上舍第,为湖州士曹,改宣教郎。高宗时在扬州,庶事草创,选人改秩军头司引见,自兴祖始。召试..........宵遁。帝闻之,喜曰:"林光朝儒生,乃知兵耶。"加直宝谟阁,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四年,帝幸国子监,命讲《中庸》,帝大称善,面赐金紫。不数日,除中书舍人。是时,吏部郎谢廓然由曾觌荐,赐出身,除殿中侍御史,命从中出。光朝愕曰:..........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宋史

..........而后已。读《诗》之法,须扫荡胸次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使人感发,方为有功。"谓:"以《洪范》参之《大学》、《中庸》,有不约而符者。"谓:"读《易》者,当尽去其胶固支离之见,以洁净其心,玩精微之理,沉潜涵泳,得其根源,乃可渐观爻..........尝从黄干得熹之传,即往从之,授以立志居敬之旨,且作《鲁斋箴》勉之。质实坚苦,有疑必从基质之。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通鉴纲目》标注点校,尤为精密。作《敬斋箴图》。夙兴见庙,治家严饬。当暑闭阁静坐,子弟白事,非衣冠不见也..........

三原学案·忠介杨斛山先生爵

明儒学案

..........以事下狱,相与讲学不辍。绪山先释,先生愿有以为别,绪山曰:“静中收摄精神,勿使游放,则心体湛一,高明广大,可驯致矣。作圣之功,其在此乎!”先生敬识之,与晴川、讷谿读书赋诗,如是者五年。所著《周易辨录》、《中庸解》若干卷。乙巳八月,上用箕神之言,释先生三人。而三人者犹取道潞水,舟中讲学,踰临清而别。会上造箕台,太宰熊浃骤谏,上怒,罢浃,复逮三人。时先生抵家甫十日,闻命就道,在狱又三年。丁未十一月,高玄殿灾,..........

江右王门学案·徵君邓潜谷先生元锡

明儒学案

..........方,故谓之神。其灿然有理,谓之理;其粹然至善,谓之性;其沛然流行,谓之命。无声无臭矣,而体物不遗;不见不闻矣,而莫见莫显。是中庸之所以为体,异教者欲以自异焉而不可得也。圣人者知是道人之尽於心,是心若是其微也。知此而精之之谓精,守此而固之之谓一,达此於五品..........等日用者,此之谓平也;圆觉昭融者,此之谓觉也。虽其极则至於粟粒之藏真界,乾屎橛之为真人,嘘气举手,瞬目扬眉,近於吾道之中庸,而吾学之道中庸者,终未尝以庸其虑。虽其授受至於拈花一笑,棒喝交驰,拟议俱泯,心行路绝,近於圣门之一唯,而吾学之尽精微者,终未尝以撄其心..........

甘泉学案·端洁杨止菴先生时乔

明儒学案

.....  《大学》“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其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目。绎言之,物,即《中庸》为物不贰、体物不遗之物,天下公共之理,人所同有者。格者,贯彻至极无间之谓,惟其为公共同有,故格之即格,知为..........夫子言性与天道”,即语之;颜子不违,曾子唯,即传之。《易》亦曰:“神而明之,存乎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中庸》:“待人后行。苟不至德,至道不凝。”而程子曰“惟敬而无失”最尽。朱子亦曰:“上达必由心悟。”今欲语上,得传不於人於德..........

诸儒学案下·中丞李谷平先生中

明儒学案

..........。闲邪存诚,是一件,非有二也。(右门人王龟年记)

  《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只说明明德的明字,《中庸》明善诚身,择善固执,只说得诚之者的诚字,元来诚则明,明则诚,非有二也。故论学拘泥字不得,会得时横来竖说,只是此理。......极太极,往复争辨,其书有曰:“周子灼见道体。”又曰:“此老真得千圣以来不传之秘。”至序《大学》,以二程接孟子之传,序《中庸》,又曰:“程夫子兄弟者出,得有所考,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得有所据,以斥夫二家似是之非。微程夫子,则亦莫能因其语而得其..........

东林学案·御史钱启新先生一本

明儒学案

..........  开闢得一个天覆地载规模,心量方现;充拓得一个天施地生气象,性量方现。

  程、朱一脉相承,在居敬穷理。居敬本《中庸》之以戒慎恐惧为始,穷理本《大学》之以格物致知为先。

  识者坤藏之记性,坤画一;知者乾君之灵性,乾画一。人皆有..........於昼。昼应有为,宵应有得,日出宜作,向晦宜息。今或昼里要做夜里事,夜里要做昼里事,小人不知天命者,便如此。

  《中庸》其为物不贰,哀公问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物,天地人物总为一物。即物即理,《大学》格物,不消物上又生枝节,而添出理。.....

人事部·卷四十四

太平御览

  ○道德

  《礼记·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敏德,仁义顺时。孝德,尊祖爱亲。)

  《礼记·学记》曰: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又《祭义》曰:天子有善,让德於天。

  又《中庸》曰: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又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又《表记》..........

卷一

白虎通义

..........命北向,央由君右执策命之。”

  大夫功成未封而死,不得追爵赐之者,以其未当股肱也。《春秋谷梁传》曰:“追锡死者,非礼也。”《王制》曰:“葬从死者,祭从生者,所以追孝继养也。”葬从死者何?子无爵父之义也。《礼 中庸》记曰:“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子为大夫,父为士,祭以大夫葬以士也。”

  父在称世子何?系于君也。父没称子某者何?屈于尸柩也。既葬称小子者,即尊之渐也。逾年称公者,缘民之心不可一日无君也。..........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