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志·卷二十六

旧唐书

.....  《止足传》十卷 王子良撰。

  《同姓名录》一卷 梁元帝撰。

  《全德志》一卷 梁元帝撰。

  《高僧传》六卷 虞孝敬撰。

  《悼善列传》四卷

  《幼童传》十卷 刘昭撰。

  《知己传》一卷 卢思道撰。

  《交游传》二卷 郑世翼撰。

  《秘录》二百七十卷 元晖等撰。

  《画赞》五十卷 汉明帝撰。

  《春秋列国名臣传》九卷 孙敏撰..........

志·卷四十八

新唐书

..........十一卷

  谢沈《后汉书》一百二卷

  又《外传》十卷

  袁山松《后汉书》一百一卷

  又《录》一卷

  范晔《后汉书》九十二卷

  又《论赞》五卷

  刘昭补注《后汉书》五十八卷

  张莹《汉南纪》五十八卷

  刘熙注范晔《后汉书》一百二十二卷

  萧该《后汉书音》三卷

  刘芳《后汉书音》一卷

  臧兢《后汉书音..........

志·卷一百五十六

宋史

.......... 又《史记》一百三十卷(陈伯宣注)

  班固《汉书》一百卷(颜师古注)

  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章怀太子李贤注)

  赵抃《新校前汉书》一百卷

  余靖《汉书刊误》三十卷

  刘昭《补注后汉志》三十卷

  陈寿《三国志》六十五卷(裴松之注)

  房玄龄《晋书》一百三十卷

  杨齐宣《晋书音义》三卷

  沈约《宋书》一百卷

  萧子显《南齐书》五十九卷

.........

志·卷一百六十一

宋史

..........《钟山集》一卷

  《张为诗》一卷

  徐寅《探龙集》五卷

  张麟《答舆论》三卷

  杨九龄《桂堂编事》二十卷

  《蔡昆诗》一卷

  《廖正图诗》一卷

  《刘昭禹诗》一卷

  《孙鲂诗》五卷

  《李建勋集》二十卷

  杜田注《杜诗补遗正缪》十二卷

  薛苍舒《杜诗补遗》五卷

  《续注杜诗补遗》八卷

  洪兴祖《杜诗辨证..........

列传·卷六十二

明史

  史昭(刘昭 李达) 巫凯(曹义 施聚) 许贵(子宁 )周贤(子玉)欧信 王玺 鲁鉴(子麟 孙经) 刘宁(周玺 庄鉴) 彭清 姜汉(子奭孙应熊) 安国 杭雄

  史昭..........无事。兵部尚书王骥、宁夏参将王荣尝举其过。朝议,以昭守边久,习兵事,不易也。而与昭并为边将最久、有勋绩可称者,都督同知刘昭镇西宁二十年;都指挥李达镇洮州至四十年。并为蕃汉所畏服。

  刘昭,全椒人。永乐五年以都指挥同知使朵甘、乌思藏,建驿站。还至灵藏,番贼邀劫,昭败之。进都指挥使,镇河州。宣德二年,副陈怀讨..........

卷二·史部

书目答问

..........、扫叶本无索隐、正义。)《汉书》一百二十卷。(唐颜师古注。即宋庆元附三刘刊误、

  宋祁校语本。明监本、汲古本、扫叶本无校语。)《后汉书》一百二十卷。(唐章怀太子贤注。《内志》三十卷,晋司马彪撰,梁刘昭注。)《三国志》六十五卷。(宋裴松之注。)《晋书》一百三十卷。(附唐何超《音义》三卷。)《宋书》一百卷。《南齐书》五十九卷。《梁书》五十六卷。《陈书》三十六卷。《魏书》一百一十四卷。

  《北齐书》..........

卷四

日知录

..........也。”据经文,小谷不系于齐,疑《左氏》之误。范宁解《谷梁传》曰:“小谷鲁邑。”《春秋发微》曰:“曲阜西北有故小谷城。”按《史记》,汉高帝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当即此地。杜氏以此小谷为齐邑济北谷城,县城中有管仲井。刘昭《郡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皆同。按《春秋》有言“谷”不言“小”者。《庄公二十三年》:“公及齐侯遇于谷。”《僖公二十六年》:“公以楚师伐齐,取谷。”《文公十七年》:“公及齐侯盟于谷。”《成公五年》:“叔孙侨如会晋荀首于谷..........

卷二十六

日知录

..........二志小字,皆孟坚本文。其“师古曰”、“应劭曰”、“服虔曰”之类,乃颜氏注也。近本《汉书》不刻注者,误以此为颜氏注而并删之。

  《续汉·郡国志》云:“本志惟郡县名为大书,其山川地名悉为细注,今进为大字,新注证发,臣刘昭采集。”是则前书小字为孟坚本文,犹《後汉》之细注也;其师古等诸注,犹《後汉》之新注也。当时相传之本混作一条,未曾分别耳。

  ○汉书不如史记班孟坚为书,束于成格,而不得变化。且如《史记·淮阴侯传》末载刺通..........

卷三十一

日知录

..........乃云:“晋省梁邹入邹县。”夫晋以前,此地本无邹县,而何从人之乎?盖不知而妄作者矣。

  ○夹谷《春秋·定公十年》:“夏,公会齐侯于夹谷。”传曰:“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杜预解及服虔注《史记》,皆云在东海祝其县。刘昭《志》、杜佑《通典》因之,遂谓夹谷山在今赣榆县西五十里。按赣榆在春秋为莒地,与齐、鲁之都相去各五六百里,何必若此之远?当时景公之观不过曰“遵海而南,放于琅邪”而已,未闻越他国之境。《金史》云:“淄川有夹谷山..........

卷九·志氏姓

潜夫论

..........十九世为楚所灭。”隐元年左传疏引世族谱云:“邾文公迁于绎。桓公以下,春秋后八世而楚灭之。”续汉书郡国志江夏郡邾县,刘昭注引地道记曰:“楚灭邾,徙其君此城。”水经注卅五江水篇:“又东过邾县南”,注云:“楚宣王灭邾,徙君于此。”

.....

  〔六〕续汉书郡国志:“河内郡修武,故南阳,秦始皇更名。有南阳城、阳樊,攒茅田。”刘昭注引服虔曰:“樊,仲山之所居,故曰阳樊。”

  〔七〕昭廿二年左传“倾”作“顷”。......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