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卷三十一

初刻拍案惊奇

..........儿又说:“晚间专等,不要有误。”

  正寅回到庙里,对徒弟说:“事有六七分了。只今夜,便可成事。我先要董天然、王小玉你两个,只扮做家里人模样,到那里,务要小心在意,随机应变。”又取出十来两碎银子,分与两个。两个欢天喜地..........月扒不起来。”

  赛儿听得说了,气满胸膛,顿着足说道:“这禽兽,忘恩负义!定要杀这禽兽,才出得这口气!”董天然并伙妇人都来劝道:“奶奶息怒,只消取了老爷回来便罢。”赛儿说:“你们不晓得这般事,从来做事的人,一生嫌隙,不知火并..........

崇仁学案·恭简魏庄渠先生校

明儒学案

..........意也。今试就吾心日用间体验,有时分明见得理该如此,而吾不能如此,打成两片。若谓气即是理,只好说善底一边,那恶一边便说不去矣。”

  大成乐谱,但以一声协一字。今谱古诗,须有散声,方合天然之妙。向见陈元诚歌古诗,散声多少,皆出天然,安排不得,必须谱出来,然後人可学耳。

  象山天资甚高,论学甚正,凡所指示,坦然如由大道而行。但气质尚粗,锻炼未粹,不免好刚使气,过为抑扬之词,反使人疑。昔议其近於禅学,此某之..........

江右王门学案·宪使胡庐山先生直

明儒学案

..........乃豁然悟道,原本不在外物,而在吾心,始与紫阳传註稍异。及居滁阳,多教学者静坐,要在存天理去人欲。至虔台,始提致良知一体为训,其意以《大学》致知,乃致吾良知,非穷索诸物也。良知者,乃吾性灵之出於天也,有天然之条理焉,是即明德,即天理。盖其学三变,而教亦三变,则其平日良工心苦可从知矣,亦岂谩而云哉!不穀辈非私阳明也,亦尝平心较之矣。曾闻阳明居龙场时,历试诸艰,惟死生心未了,遂置石棺,卧以自练。既归遭谤,则..........

甘泉学案·郡守洪觉山先生垣

明儒学案

..........。非志非几,而影立未发之中,於未应之先,以为应事主,而应之若无心焉,非影响即虚见。(《与葛洞冈》)

  善学者,事从心生,故天下之事从心转。不善学者,心从事动,故吾人之心从事换。只在内外宾主之间,非天然之勇不能也。(《答谢特峰》)

  盖非生机呈露条达,而遽谓之真志,且曰“是能立焉”,恐犹之意气所发,诚伪由分,非可强者。世缘仍仍,机窍便熟,道家所谓“今之学道,以天理为门庭,以人影为行径”。斯亦对症之剂,如..........

甘泉学案·侍郎许敬菴先生孚远

明儒学案

..........过,而鼓吹喧耀,此岂待罪之体?”见罗艴然曰:“迂阔!”先生颜色愈和,其交友真至如此。

  原学篇

  天然自有之谓性,效性而动之谓学。性者万物之一原,学者在人之能事。故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为其能学也。学然后可以尽性,尽己性以尽人..........正,与戒惧慎独、克复敬恕,断无殊旨。(《与邓定宇》)

  博文约礼,道之散见於人伦庶物之间者,文也;其本於吾心天然之则者,礼也。随事而学习之谓博,随学而反己之谓约。礼即在於文之内,约即在于博之时,博而约之,所以为精也。精则一,一则中..........

东林学案·文介孙淇澳先生慎行

明儒学案

..........。夫圣人未有不以诚合道者也,则未有不以明合诚者也。君子戒惧,即勤勤学问思辨行,总为求明用,其与抱一空虚无着之心,而号为常惺惺者,不大有间乎?况惺惺亦知觉一边,则何如明善之为确也?天然之明觉,定从研穷之明觉而开,研穷之明觉,实由天然之明觉而融,是为明善,是为诚身。(《明善》)

  《中庸》工夫,只学问思辨行,用力首戒慎、恐惧、慎独,只要操此一心,时时用力,时时操心,原非空虚无实。如世说戒惧是静而不动,慎独..........

第一回

雍正剑侠图

..........:轩辕黄帝指猿猴而留技艺。猴有三躲六闪之功,虎有三绝。察天地之气候,访万物之灵动,远取于物,近取于身,哪一件技艺,不是由灵动而求。”童林恍然大悟。(“你只顾你说,我们可没有看明白”。只因黄帝察万物之灵,都有天然躲闪之能力,不但猴儿,只要有吸呼的灵气,他就有保命的秘诀。将这些学在自己的身上,这就叫远取于物,近取于身。今之行意拳,也是行发心意,求于灵动的绝艺,故名行意,即此是也。)银髯仙长命童林将此书收好,命童..........

列传·卷二百六十七

清史稿

..........大荒,勤赈事,几不暇眠食。九年,迁按察司副使,分巡淮徐海道。亨阳通算术,及董河防,推究高深测量之宜,上书当路,大略谓:“淮、徐水患,在壅毛城铺而徐州坏,壅天然减水坝而凤、颍、泗坏,壅车逻、昭关等坝而淮、扬之上下河皆坏。宜开毛城铺以注洪泽湖,则徐州之患息;开天然坝以注高、宝诸湖,则上江之患息;开三坝以注兴、盐之泽,则高、宝之患息;开范公堤以注之海,则兴、盐、泰诸州、县之患息。”当路者颇韪其言,而未能用。

............

卷十六

五灯会元

..........如何是禅?”师曰:“入笼入槛。”僧拊掌,师曰:

  “跳得出是好手。”僧拟议,师曰:“了。”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曰:“上是天,下是地。”上堂:

  “冬不受寒,夏不受热。身上衣,口中食,应时应节。既非天然自然,尽是人人膏血。

  诸禅德,山僧恁么说话,为是世法,为是佛法?若也择得分明,万两黄金亦消得。”喝一喝。上堂:

  “福胜一片地,行也任你行,住也任你住。步步踏著,始知落处。若未然者,直..........

卷十八

五灯会元

..........识渠面孔,不用安渠名字,亦莫觅渠所在。何故?渠无所在,渠无名字,渠无面孔。才起一念追求如微尘许,便隔十生五生。

  更拟管带思惟,益见纷纷丛杂。

  不如长时放教,自由自在,要发便发,要住便住。即天然天然,即如如非如如,即湛寂非湛寂,即败坏非败坏。

  无生恋,无死畏,无佛求,无魔怖。不与菩提会,不与烦恼俱。不受一法,不嫌一法。无在无不在,非离非不离。

  若能如是,见得释迦自释迦,达磨自达磨,..........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