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列传·卷九十二

宋史

..........东堤以御之。赤水县盐井涸,奏蠲其赋。累官光禄卿,卒,年七十七。

  煦友爱兄熙,兄尝殴人至死,未有知者。煦曰:"家贫亲老,仰兄以养,义当代之死。"即趋诣斗所以待捕。已而死者苏,惊问之,煦以情告。其人感叹,遂辍讼。

  杨仲元,字舜明,管城人。第进士,调宛丘主簿。民诉旱,守拒之,曰:"邑未尝旱,狡吏导民而然。"仲元白之曰:"野无青草,公日宴黄堂,宜不能知,但一出郊可见矣。狡吏非他,实仲元也。"竟免其..........

第十六回

三国演义

..........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乃赐以金器一副,封益寿亭侯;责夏侯惇治兵不严之过。又设祭祭典韦,操亲自哭而奠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众皆感叹,次日下令班师。不说曹操还兵许都。且说王则赍诏至徐州,布迎接入府,开读诏书:封布为平东将军,特赐印绶。又出操私书,王则在吕布面前极道曹公相敬之意。布大喜。忽报袁术遣人至,布唤入问之。使言:“袁公早晚即皇..........

第八十回

西游记

..........动寺里之人。那里边有一个侍奉香火的道人,他听见人语,扒起来,拾一块断砖,照钟上打将去。那钟当的响了一声,把个长老唬了一跌,挣起身要走,又绊着树根,扑的又是一跌。长老倒在地下,抬头又叫道:“钟啊!贫僧正然感叹你,忽的叮当响一声。想是西天路上无人到,日久多年变作精。”那道人赶上前,一把搀住道:“老爷请起。不干钟成精之事,却才是我打得钟响。”三藏抬头见他的模样丑黑,道:“你莫是魍魉妖邪?我不是寻常之人,我是大唐来的,..........

皇王部·卷十八

太平御览

..........云气青色而圆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言。善骑射,好击剑。州举茂才,不行。

  又曰:文帝初在东宫,疫疠大起,时人凋伤。帝深感叹,与素所善者大理王郎书曰:"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疠数起,士人凋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论诗赋,盖百馀篇。集诸儒於肃成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

学部·卷十三

太平御览

..........朝实录。及传美使回,所得才九朝而已,其馀残缺杂书,盖不足记。

  ○借书

  《西京杂记》曰:匡衡勤学,邑人大姓又不识字,家富多书,乃与客作,不求其价。主人怪而问之,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感叹,给以书,后成大儒。

  《后汉书》曰:王充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卖书,一见辄能忆诵,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蜀志》曰:李权从秦宓借《战国策》,宓曰:"成汤..........

第三十四回

狄公案

..........断,令他将人放回。其余别事,求大人也不必追问他便了。他有张昌宗在武太后娘娘面前袒护,大人苦办得利害,虽然为我们百姓,恐于大人自已身上,有碍前程。小人们情愿花些钱,皆随他便了。”

  狄公听了这话,暗暗感叹不已,自思自今未尝不有好百姓,你以慈爱待他,他便同父母敬你,本部院只将人取回,余皆不必深究,恐怕张昌宗暗中害我,这样百姓,尚有何说!可恨这班狗头,贪婪无厌,鱼肉小民,以致国家的弊政,反为小人訾议,岂不..........

夷坚乙志·卷六

夷坚志

..........肝而餔之.日夕游于市.人自不识.史谓杀平人窜山林.非也.余数世为人直信.弃己济众.设教化人.报不平之事.行无极之道.以是故用达仙.至于歌诗.皆末迹也.因子见契.聊为一启.思史之谬词.昔之异行.令余忸然感叹.余终于终南.门人葬于山之阳.清溪之侧.至今坟犹在.但人不知为余墓也.以余无勋庸于国.故史氏听小人之言.书不知所终.设如子仪光弼辈.后世皆知其大功.然当时史词褒饰甚多.盖世之情如斯也.呜呼.尽信史则不..........

第六十三回

后汉演义

..........在家寿终,大将军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丧,多至三万余人。这人为谁?就是前太邱长陈实。实为太邱长后,隐居不出,党锢狱兴,实亦连坐,系宥。见前文。实居乡有年,平心率物,遇有争讼,辄求判正,无不悦服;里人多感叹道:“宁为刑罚所加,毋为陈公所短。”会遇岁歉民饥,有窃贼夜入实家,隐踞梁上,实已瞧见,故意不言,但呼子孙训戒道:“人不可不自勉,恶人非生性使然,传染恶习,遂致不返;试看梁上君子,便可了然!”贼在梁上听着,大惊..........

第四十回

后西游记

..........朝未散,唐半偈只认做还是昔年光景,有人认得,奏一声便可直入九重;不意才到朝门,早有多官拦住。唐半偈再细细访问,方知宪宗皇帝已于元和十五年晏驾,今日乃是他长子穆宗皇帝在位,已是长庆四年。唐半偈闻知,不胜感叹,只得将昔年奉旨求解情由细细对传宣使者说知,求他转奏。使者不敢怠慢,即时启奏道:“朝门外有一个僧人,带着三个奇形异貌的徒弟,称是奉旨求解回来,要面圣缴旨。”穆宗天子闻奏,遂问宰臣道:“此事有无?”宰臣回奏道:..........

长恨歌传

唐传奇

..........,幸惟自安,无自苦耳。”

  使者还奏太上皇,皇心震悼,日日不豫。其年夏四月,南宫宴驾。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任。鸿与瑯玡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京,垂于将来者也。歌既..........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