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列传·卷一百四十

旧唐书

........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 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已 来未有如子美者。

  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文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 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 千言,次犹数百,词气..........

浙中王门学案·郎中王龙溪先生畿

明儒学案

..........以为致知之实,未免犹落内外二见。才有执着,终成管带。只此管带,是放失之因。且道孩提精神,曾有着到也无?鸢之飞,鱼之跃,曾有管带也无?骊龙护珠,终有珠在,以手持物,会有一时不捉执而自固,乃忘於手者也。惟无可忘而忘,故不待存而存,此可以自悟矣。

  致知在格物,言致知全在格物上,犹云舍格物更无致知工夫也。如双江所教格物上无工夫,则格物在於致知矣。

  见在良知,必待修证而后可与尧、舜相对,尚望兄一默体..........

江右王门学案·太常王塘南先生时槐

明儒学案

..........对,便是形而上者。

  宇宙万古不息,只此生生之理,无体用可分,无声臭可即,亦非可以强探力索而得之。故后学往往到此无可捉摸处,便谓此理只是空寂,原无生几,而以念头动转为生机,甘落第二义,遂使体用为二,空有顿分,本末不贯,而孔门求仁真脉,遂..........由真修而悟者实际也,由见解而悟者影响也,此诚伪之辨也。(以下《静摄寤言》)

  性廓然无际,生几者,性之呈露处也。性无可致力,善学者惟研几。研几者,非于念头萌动辨别邪正之谓也,此几生而无生,至微至密,非有非无,惟绵绵若存退藏于密,庶其近之矣。.....

泰州学案·尚宝周海门先生汝登

明儒学案

..........行无辙迹,而周流四方,岂遂己乎?惟周流四方,而后有行无辙迹之称;惟为善去恶,而后有无善无恶之指。不然,则四个字亦无可名也。合无善之体,便是去恶,何迥别之有?”曰:“合无善之体,无心为善也。既可无心为善,独不可无心为恶乎:”曰:“..........才话。”数日又问,予不敢答,止曰:“尚未明白。”又喝之曰:“为人不识自心,狗亦不直。”时大众中,面为发赤,而心实清凉,无可奈何,而意实欢善。归来中夜不寐,参求不得,心苦徬徨,而次日下床,又惟恐其会之不早,集语之不加励也。

  必有事之..........

诸儒学案中·文庄罗整菴先生钦顺

明儒学案

..........也三,谓正其物之心,诚其物之意,致其物之知,其为物也一而已矣。就三物而论,以程子格物之训推之,犹可通也;以执事格物之训推之,不可通也。就一物而论,则所谓物者,果何物耶?如必以为意之用,虽极安排之巧,终无可通之日,不能无疑者一也。执事谓意在于事亲,即事亲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是一物,诸如此类,不妨说得行矣。有如川上之叹,鸢飞鱼跃之旨,试以吾意着于川之流,鸢之飞,鱼之跃,若之何正其不正以归于正邪?不能..........

东林学案·忠宪高景逸先生攀龙

明儒学案

..........以外穷事物之理为格物,则可言阳明之致知不在於格物。若如先生言,人心明即是天理,则阳明之致知,即是格物,明矣。先生之格物,本无可议,特欲自别於阳明,反觉多所扞格耳。

  语

  有物必有则,则者至善也,穷至事物之理,穷至於至善处也。..........,真操存,乃真放下。心存诚敬,至於生死不动,更有何物不放下耶!若谓心存诚敬,胸中有诚敬,则拳拳服膺,胸中有一善乎?本体本无可拈,圣人姑拈一善字,工夫极有多方,圣人为拈一敬字。(《邹顾请益》)

  辨

  《大学》致知在格物,物..........

志·卷一百二十六

清史稿

..........:“前明及康熙间所有灌河入海之路,覆辙俱在。现北潮河汇流马港口、张家庄漫水尚在,壅积可见。去路不畅,又不能刷出河槽,此外更无可另辟海口之路。仍请修复故道,接筑云梯关外大堤,束水东注。”上如其言。是年六月,决堂子对岸千根棋杆及荷花塘,掣通临湖砖百馀丈..........涨,命井偕琦善、烺会勘海口。琦善、烺知海口不能改,乃条上五事,皆一时补苴之计。井言:“履勘下游,河病中满,淤滩梗塞难疏,海口无可移改,请由安东东门工下北岸别筑新堤,改北堤为南堤,相距八里十里,中挑引河,导河由北傍旧河行至丝网滨入海。河水高堤内滩丈五六尺..........

卷一

五灯会元

..........教。”今符师说,愿加度脱。”祖即与披剃,复圆戒相,乃告之曰:“正法眼藏,今付于汝,勿令断绝。”乃说偈曰:“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祖说偈已,入师子奋迅三昧,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却复本座,..........五十年,北天竺国当有难起,婴在汝身。吾将灭矣,今以法眼付嘱于汝,善自护持。”乃说偈曰:“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

  师子比丘闻偈欣惬,然未晓将罹何难,祖乃密示之。言讫,现十八变,面归寂。阇维毕,分舍利..........

卷二

五灯会元

..........。”公曰:“何名识心见性?”师曰:

  “一切学道人,随念流浪,盖为不识真心。真心者,念生亦不顺生,念灭亦不依寂。不来不去,不定不乱,不取不舍,不沈不浮。

  无为无相活鱍鱍,平常自在。此心体毕竟不可得,无可知觉。触目皆如,无非见性也。”

  公与大众作礼称赞,踊跃而去。师后居保唐寺而终。

  六祖大鉴禅师旁出法嗣西域崛多三藏西域崛多三藏者,天竺人也。于六祖言下契悟。后游五台,见一僧结庵静坐。师问曰:......

卷十九

五灯会元

..........若向你道,即秃却我舌。

  若不向你道,即哑却我口。且道还有为人处也无?

  四面有时拟为你吞却,祇被当门齿碍,拟为你吐却,又为咽喉小。且道还有为人处也无?”乃曰:“四面自来柳下惠。”

  上堂:“结夏无可供养,作一家燕,管顾诸人。”遂抬手曰:“啰逻招,啰逻摇,啰逻送,莫怪空疏,伏惟珍重。”上堂:“白云不会说禅,三门开向两边,有人动著关捩,两片东扇西扇。”上堂:

  “一向恁么去,路绝人稀。一向恁么来,孤负先圣。..........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