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姚江学案·文成王阳明先生守仁

明儒学案

..........上便是自然的,在学者分上便是勉然的。(如此,方与不思善恶之说迥异。)

  性善之端,须在气上始见得,若无气,亦无可见矣。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即是气。程子谓“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亦是。为学者各执一边,只得如此说,若见得自性明..........直从此心原不动处分晓。心之本体原是不动的,只为所行有不合义,便动了。孟子不论心之动与不动,只是集义,所行无不是义,此心自然无可动处。告子只要此心不动,便是把捉此心,将他生生不息之根反阻挠了。

  问:“人有虚灵,方有良知,若草木瓦石之类,亦..........

江右王门学案·文恭罗念菴先生洪先

明儒学案

..........故非经枯槁寂寞之后,一切退听,天理炯然,未易及此。双江所言,真是霹雳手段,许多英雄瞒昧,被他一口道着,如康庄大道,更无可疑。”闢石莲洞居之,默坐半榻间,不出户者三年。事能前知,人或讶之,答曰:“是偶然,不足道。”王龙溪恐其专守枯静,不达当..........,盖与今所云者,大有异矣。

  全无伎俩,始见真才。

  所谓良知者,至无而至有,无容假借,无事帮补,无可等待,自足焉者也。来书谓“无感而常乐”,此是良知本体,即是戒惧,即非放逸,即非蔽塞,不然便不应自知其乐若此矣。应而未尝动..........

止修学案·中丞李见罗先生材

明儒学案

.......... 灵之体虽本虚,而灵之用必乘气发窍之后,后天之分数居多。故任灵则必至从质,从质则其流必至灭天。除却返本还源,归性摄知,别无可收拾之处。

  学问之讲,只在辨宗之难。宗在致知,则虽说知本,说知止,一切以知为体。宗在知本,则虽用致知,用格物..........?前念不管后念,后念不续前念,阳明先生为转一语甚好,曰:“学问之道,无他求,仁而已矣。”亦是见得放之不可为方所也,求之无可为依据也,惟仁可求。惟仁可求者,则性之有常善也。所谓“夫道一而已矣”。不就一上认取,何处归宗!

  性者生之理..........

诸儒学案中·肃敏王浚川先生廷相

明儒学案

..........不能见也,以目不能见,遂谓之无,浅矣。此木主土偶之比也。蒸水为云,洒水为雨,摇扇起风,放炮起雷,皆人之所为也,皆人之所共知也。此虽形用,主之者亦神气也。师巫则专用神气,而不假於形者也。通此,则邪术之有无可知矣。浚川论人道甚好,特天道未透耳。盖其自处太高,谓人皆不及己,故谓己见不可易耳。吾幼时所见,与浚川大同,后乃知其非。吾料浚川亦当有时而自知其非也。

  《慎言》此条,乃为师巫能致风云雷雨而言,故曰..........

蕺山学案·忠端刘念台先生宗周

明儒学案

..........处讨主脑来?《通书》曰:“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中便是变化气质之方。而《中庸》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却又无可着力处。从无可着力处,用得工夫,正是性体流露时,此时刚柔善恶,果立在何处?少间便是个中节之和,这方是变化气质工夫。若已落在刚柔善..........》)

  君子之学,先天下而本之国,先国而本之家与身,亦属之己矣。又自身而本之心,本之意,本之知,本至此,无可推求,无可揣控,而其为己也,隐且微矣。隐微之地,是名曰独。其为何物乎?本无一物之中而物物具焉,此至善之所统命也。致知在格物,格..........

卷二·乐集·修身

呻吟语

..........过小善,不足录矣。自古砥砺名节者,兢兢在这里做工夫,最不可容易放过。

  古之人非曰位居贵要、分为尊长而遂无可言之人,无可指之过也;非曰卑幼贫贱之人一无所知识,即有知识而亦不当言也。盖体统名分确然不可易者在道义之外;以道相成,以心相与在..........不然。贵公之门奔走如市,彼固厌苦之甚者见于颜面,但浑厚忍不发于声耳。徒输自己一勤劳,徒增贵公一厌恶。且入门一揖之后,宾主各无可言,此面愧郝已无发付处矣。予恐初入仕者犯于众套而不敢独异,故发明之。”

  亡我者,我也。人不自亡,谁能亡之?......

卷三·射集·应务

呻吟语

..........之欲。

  再之略,不如一之详也;一之详,不如再之详也,再详无后忧矣。

  有徐,当事之妙道也。故万无可虑之事备十一,难事备百一,大事备千一,不测之事备万一。

  在我有馀则足以当天下之感,以不足当感,未有不困者。..........渠当我时也会叹恨人否?我当渠时能免后人叹恨否?事不到手,责人尽易,待君到手时,事事努力不轻放过便好。只任哓哓责人,他日纵无可叹恨,今日亦浮薄子也。

  区区与人较是非,其量与所较之人相去几何?

  无识见底人,难与说话;偏识见底..........

卷五·书集·治道

呻吟语

..........雷间用之而已。

  罚人不尽数其罪,则有余惧;赏人不尽数其功,则有余望。

  匹夫有不可夺之志,虽天子亦无可奈何。天子但能令人死,有视死如饴者,而天子之权穷矣。然而竟令之死,是天子自取过也。不若容而遂之,以成盛德。是以圣人体群..........

  要知用刑本意原为弼教,苟宽能教,更是圣德感人,更见妙手作用。若只恃雷霆之威,霜雪之法,民知畏而不知愧,待无可畏时,依旧为恶,何能成化?故畏之不如愧之,忿之不如训之,远之不如感之。

  法者,一也。法曹者,执此一也。以贫富贵..........

志·卷一百零一

清史稿

..........:“前明及康熙间所有灌河入海之路,覆辙俱在。现北潮河汇流马港口、张家庄漫水尚在,壅积可见。去路不畅,又不能刷出河槽,此外更无可另辟海口之路。仍请修复故道,接筑云梯关外大堤,束水东注。”上如其言。是年六月,决堂子对岸千根棋杆及荷花塘,掣通临湖砖百馀丈..........涨,命井偕琦善、烺会勘海口。琦善、烺知海口不能改,乃条上五事,皆一时补苴之计。井言:“履勘下游,河病中满,淤滩梗塞难疏,海口无可移改,请由安东东门工下北岸别筑新堤,改北堤为南堤,相距八里十里,中挑引河,导河由北傍旧河行至丝网滨入海。河水高堤内滩丈五六尺..........

卷上

避暑录话

..........虽三代无是法也。进九官者,视其所誉以为贤;斥四凶者,审其所不与为罪,如是而己矣。此中道而人之所常行也,至于所不能胜,则孔子亦无可奈何,置之而不言。置而不言,与夫无所劝沮而忘之,皆所以深著其不然也。孔子正言之,庄周激言之,其志则一尔。叔孙武叔毁孔子于朝,..........豆于几案间,自旦数之,每兴一善念、为一善事则投一黄豆于别器,暮发视之,初黑豆多于黄豆,渐久反之。既谢事归南京,二念不兴,遂彻豆无可数。人强于为善,亦要在造次之间每日防检,此与赵清献公焚香日告其所行之事于上帝同。

  今夏不雨四十日,自江左连湖外皆..........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