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卷十一 二十三国

大唐西域记

..........呈奇货。都人士子,往来求采,称其福报,所获不同。随得珠玑,赋税有科。

  七、〈马夌〉迦山与那罗稽罗洲

  国东南隅有〈马夌〉(勒邓反。)迦山,岩谷幽峻,神鬼游舍,在昔如来于此说《〈马夌〉迦经》。(旧曰楞伽经,讹也。)

  国南浮海数千里,至那罗稽罗洲。洲人卑小,长余三尺,人身鸟喙。既无谷稼,唯食椰子。

  那罗稽罗洲西浮海数千里,孤岛东崖有石佛像,高百余尺,东面坐,以月爱珠为肉髻。月将回照,水即悬流,..........

卷一·集一切法品·一

楞伽经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国土,承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曲躬恭敬,而说颂言:

  “世间离生灭, 譬如虚空华,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 远离于心识,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世间恒如梦, 远离于断常,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 烦恼及尔焰,
  常清净无相, 而兴大悲心。
  佛不住涅槃, 涅槃不..........

卷六·偈颂品·一

楞伽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修多罗中诸广义故,而说偈言:

  “诸法不坚固, 皆从分别生,
  以分别即空, 所分别非有。
  由虚妄分别, 是则有识生,
  八九识种种, 如海众波浪。
  习气常增长, 槃根坚固依,
  心随境界流, 如铁于礠石。
  众生所依性, 远离诸计度,
  及离智所知, 转依得解脱。

  “得如幻三昧, 超过于十地,
  观见心王时, 想识皆远离。
  尔..........

总录·卷六

开元释教录

..........是第三出与法护持心罗什思益并同本异出见法上录及续高僧传)  深密解脱经五卷(全本初译延昌三年于洛阳出僧辩笔受与唐译解深密经及相续解脱节经等并同本见法上录及续高僧传)

  入楞伽经十卷(延昌二年译是第三出与宋功德贤四卷楞伽及唐译大乘入楞伽经等并同本僧朗道湛笔受见续高僧传)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十卷(或加受记无所说字或七卷或八卷一名菩萨境界奋迅法门经正光元年于洛阳为司州牧汝南王于第出第二译与神通变化经同本)..........

别录·卷一

开元释教录

..........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二译)

  上五经十卷同帙。

  入楞伽经十卷(一帙)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或三译)

  大乘入楞伽经七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新编入录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新旧四译一译阙本)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三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

别录·卷六

开元释教录

..........宝云经抄禅行)

  不退转法轮经一卷(出阿惟越致遮经第一)  等御诸法经一卷(出持心梵天经第一)

  楞伽阿跋多罗经一卷(僧佑录云楞伽阿跋多罗宝一切佛语断肉章经一卷或云楞伽抄经)

  右一经出入楞伽经断肉品(勘文出四卷楞伽第四卷)

  人弘法经一卷。

  善得婆罗门求舍利经一卷。

  善得婆罗门问提婆达经一卷。  大云密藏菩萨问大海三昧经一卷。  大云密藏菩萨请雨经一卷。

  四百三昧名经..........

别录·卷七

开元释教录

..........入宝积)大唐三藏实叉难陀译。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一卷大唐三藏实叉难陀译。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一卷大唐三藏实叉难陀译。

  大方广普贤菩萨所说经一卷大唐三藏实叉难陀译。

  大乘入楞伽经一卷大唐三藏实叉难陀译。  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经一卷大唐三藏实叉难陀译。

  妙臂印幢陀罗尼经一卷大唐三藏实叉难陀译。

  百千印陀罗尼经一卷大唐三藏实叉难陀译。  救面燃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大..........

卷一

五灯会元

..........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祖又曰:“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

  吾自到此,凡五度中毒。我尝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缘吾本离南印来此东土,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踰海越漠,为法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汝..........

卷二

五灯会元

..........。”

  祖曰:“汝今后方可为“念经僧”也。”师从此领旨,亦不辍诵持。寿州智通禅师寿州智通禅师者,安丰人也。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拜六祖,求解其义。

  祖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禅乎?

  况此真性,非唯是禅门之源,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藏识。﹝出楞伽经。﹞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槃等经。﹞亦是菩萨万行之源,故名心地。﹝梵网经云:“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

卷三

五灯会元

..........恭聆风景慕,亲受宗旨。

  由是四方学者,云集座下。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

  恐汝颠倒,不自信此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  故三界唯心。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