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列传·卷七十

北史

..........触生”,群公哂之。

  乐逊,字遵贤,河东猗氏人也。幼有成人之操,从徐遵明于赵、魏间,受《孝 经》、《丧服》、《论语》、《诗》、《书》、《礼》、《易》、《左氏春秋》大 义。寻而山东寇乱,学者散逸,逊于扰扰之中,犹志道不倦。大统七年,除子...........

  逊性柔谨,寡交游,立身以忠信为本。不自矜尚。每在众言论,未尝为人之先, 学者以此称之。所著《孝经》、《论语》、《毛诗》、《左氏春秋序论》十余篇。 又著《春秋序义》,通贾、服说,发杜氏违,辞理并可观。

  初,周又有黎..........

列传·卷九十九

宋史

..........涓以进士举首入幕府,自称状元。大忠谓曰:"状元云者,及第未除官之称也,既为判官则不可。今科举之习既无用,修身为己之学,不可不勉。"又教以临政治民之要,涓自以为得师焉。谢良佐教授州学,大忠每过之,听讲《论语》,必正襟敛容曰:"圣人言行在焉,吾不敢不肃。"

  尝献曰:"夏人戍守之外,战士不过十万,吾三路之众,足以当之矣。彼屡犯王略,一不与校,臣窃羞之。"绍圣二年,加宝文阁直学士、知渭州,付以秦、渭之事..........

甘泉学案·文选唐曙台先生伯元

明儒学案

..........性、不仁、不诚,此吾道与异端之辨。(《道德仁诚解》)

  《鲁论》记夫子之言至矣,《家语》得其十之七,荀子、刘向、大、小戴十之五,庄、列十之三。(以下《论语解》)

  《论语》记言严谨,不敢增减一字,惟编次颇杂,其义易晦。使编次皆如《乡党》一篇,则《论语》可以无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曰:“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程子曰:“扩充得去,天地变化,草木蕃。”(《一贯解》)

.........

卷二·书

困学纪闻

..........闻于气运之说乎?

  《大传》引《盘庚》“若德明哉!汤任父言卑应言”,皆古文所无。

  《论语》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孔安国注云:“《墨子》引《汤誓》,其辞若此。”疏云:“《尚书·汤..........仪礼》云:“《周书》北唐以闾。”许叔重《说文》引《逸周书》“大翰若翚雉”,又引“豲有爪而不敢以撅”,马融注《论语》引《周书·月令》,皆在汉世。杜元凯解《左传》时,汲冢书未出也,“千里百县”、“辔之柔矣”,皆以《周书》为据,..........

卷八·孟子

困学纪闻

..........: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或以六经、六纬为十二经。《庄子·天道篇》。或以“五经”、“五纬”为“十经”。《南史·周续之》。或云“九经”。《释文序录》:《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孝经》、《论语》。《唐·谷那律传》九经库,始有九经之名。《乐经》既亡,而有“五经”,自汉武立博士始也。邵子定以《易》、《书》、《诗》、《春秋》为“四经”,犹春夏秋冬,皇帝王伯。

  《汉·艺文志》云:“六艺之文,《乐》以和神,..........

卷十七·评文

困学纪闻

..........元祐间已有此语矣。

  东坡得文法于《檀弓》,后山得文法于《伯夷传》。

  杨植《许由庙碣》云:“尧而许之,日而月之。”独孤及《仙掌铭》云:“月而日之,星而辰之。”同一句法。

  《文心雕龙》云:“《论语》已前,经无‘论’字。”晁子止云:不知《书》有“论道经邦”。

  和凝为文,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自镂板行于世。识者多非之,此颜之推所谓齢痴符也。齢,力正反。杨绾有论著,未始示人,可以为法。《易》曰:“白贲无..........

卷四·论文四

艺舟双楫

..........,三遍即可倍,五遍即大熟,然至其惬意者,暇隙讽诵,常至数千遍,必使自明其义。注解多不可 靠也。”予诘其所自得,童子曰:“《论语》‘君子不重’章是夫子教君人之道,非为为学者言也。‘不重不威’,即所谓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也,固陋也,唯学可 以变陋。哀公曰..........宁府城北和会街包世荣年四十三状

  君字季怀,姓包氏。包氏祖,汉大鸿胪曲阿咸,鸿胪与子郎中福,以《鲁诗》《论语》为明、和二帝师,宗始有望。于周、隋之际,则东海恺愉昆弟,并以《汉 书》显。于唐则润州融与二子何佶以诗,任城文赅以书..........

卷七·谈献三

池北偶谈

..........妇,义事也。是时伯姬六十矣,以待姆不至,宁死于火,此妇德之至也。而曰不妇,以为妇与女不同,可不待姆而逃火,岂不谬哉!

  荷丈人遭乱世而农隐,而子路以为无议,以为乱伦;然则孔子所谓无道则隐非耶?《论语》之文,此为难解。

  寺人勃,晋文公之雠也。及即位而见之,初不肯见,既而见之曰:“不见者,是吾恶心也,吾请去之。”人孰无恶心,皆能去之。则为善人矣。

  宋鄂州知州罗愿,以父汝楫为御史时,常附榛桧..........

卷一·赞学

潜夫论

..........〕,国风歌北门〔三〕,故所谓不忧贫也〔四〕。岂好贫而弗之忧邪?盖志有所专,昭其重也。是故君子之求丰厚也,〔五〕非为嘉馔、美服、淫乐、声色也〔六〕,乃将以底其道〔七〕而迈其德也〔八〕。

  〔一〕论语。○铎按:今本论语卫灵公篇“馁在其中”下有“矣”字。

  〔二〕书洪范。

  〔三〕诗卫风。○铎按:邶风。凡后有引书显误者,径改之,不复注明。

  〔四〕○俞樾云:‘箕子陈六极,国风歌北门,非不忧贫之谓。“故所谓不忧贫也..........

卷二·潜叹

潜夫论

..........〔七〕,故举无遗失而政〔八〕无废灭也〔九〕。或君则不然〔一0〕,己有所爱,则因以断正,不稽于众,不谋于心,苟眩于爱,惟言是从,此政之所以败乱,而士之所以放佚者也。

  〔一〕洪范。

  〔二〕论语。○铎按:今本论语卫灵公篇作“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王肃注:“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俞樾群经平议云:‘阿党比周,解“众好必察”之意;特立不群,解“众恶必察”之意。是王肃所据本,“众好”句在“众恶..........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