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重於动,非偏於静也。愚谓静坐中有个戒慎恐惧,则本体已立,自不流於空寂,虽静何害!
人心一放道理便失,一收道理便在。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学者以此立心,便广大高明,充之则是纯儒,推而行之..........所为。”是反说了。有此气则有此理,理乃气之所为。
陈公甫云:“静中养出端倪。”又云:“藏而后发。”是将此道理来安排作弄,都不是顺其自然。
娄克贞说他非陆子之比,陆子不穷理,他却肯穷理。公甫不读书,他勤读书。以愚..........
..........合无间也。
圣人应物,虽以此理应之,其实理只在彼物上,彼此元不移也。
圣人治人,不是将自己道理分散与人,只是物各付物。
只主於敬,才有卓立,不然东倒西歪,卒无可立之地。
太极不可以动静..........理,久久渐明,存心於闲事,即於义理日昧矣。
凡涉於有为者皆气,其无为者道体也。
心常存,即默识道理无物不有,无时不然;心苟不存,茫然无所识,其所识者,不过万物形体而已。
冲漠无朕,而万象昭然已具,盖才有..........
..........特立,途径肆开,崇居皋席,广延游道,名流争集帜下,而海内亦重之为通达,为弘大。而视夫履孝弟,抱廉节,慎交承,端举动,若孟子所谓守先王之道者,出则宣忠猷,有仁泽,敦俭朴,覈功效,若周子所谓处事精详,务名道理者,皆以一节视之。且鄙之以为迂阔,为袭,为不达。以此为言,即以此为行可知。是以当此时,文饰胜寂,藻繁鲜实,吏行鲜治者,由此也。(《与陈心谷》)
今学者只以讲便为学,以学便为道,以道便为心,故曰“心..........
..........者道也。”(《不思勉》)
余尝验之,若思嗜欲,未思而中若燔矣。思词章,久之亦有忡忡动者。倘思道理,便此心肃然,不摇乱。若思道理,到不思而得处,转是水止渊澄,神清体泰,终日终夜,更不疲劳,不知何以故?且思到得来,又不尽思的时节,不..........出?若以为格式,则侵正修,且不先知,却认何者是格式?若以为感格,则侵齐治平,且不先知,岂能念得我所以感格人,人所以感格于我的道理?故知格物是《大学》实功,穷理是格物定论。《易》曰:“君子穷理尽性”,穷理即穷吾性之理也。阳明说致良知,才是真穷理。(《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