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卷一·刺咳论

针灸大成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歧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帝曰:“愿闻其状。”

  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时谓王月..........

卷一·刺要论

针灸大成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歧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溯溯然寒栗;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刺筋无伤骨,骨..........

卷一·刺水热穴论

针灸大成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歧伯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

  歧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

  曰:“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

卷一·巨刺论

针灸大成

  巨刺刺经脉,缪刺刺络脉,所以别也。

  歧伯曰:“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则巨刺之。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手足阴阳流注论
  歧伯曰:“凡人两手足,各有三阴脉、三阳脉,以合为十二经也。手之三阴,从胸走至手,手之三阳,从手走至头;足之三阳,从头下走至足,足之三阴,从足上走入腹。络脉传注,周流不息,故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

卷四·背部俞穴歌

针灸大成

  二节大椎,风门、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俞、三焦,肾俞、气海,大肠、关元,小肠、膀俞,中膂、白环,上、次、中、下,膏肓、患门,四花六穴,腰俞、命门,穴皆可彻。

卷四·中指取寸

针灸大成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作十二节,为一尺二寸。前发际不明者,取眉心直上行三寸。后发际不明者,取大椎上行三寸。前后俱不明者,折作一尺八寸。头部直寸,并依此法取。眼内眦角至外眦角为一寸,头部横穴,并依此穴寸法取。

  神庭穴至曲差穴、曲差穴至本神穴、本神穴至头维穴各一寸半,自神庭至头维共四寸半。

  背部:

  大椎穴至尾骶骨穴,共计二十一椎,通作三尺,故谓人为三尺之躯者..........

卷七·十五络脉(节要)

针灸大成

  手太阴之别络,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泻之;虚则欠呿,小便遗数,补之。去腕寸半,别走阳明也。

  手少阴之别络,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别走太阳,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实则支膈,泻之;虚则不能言,补之。

  手厥阴之络,名曰内关。去掌二寸两筋间,别走少阳,循经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泻之;虚则头强,补之。

  手太阳之别络,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别走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实则节弛肘废,泻之;..........

卷八·疟疾门

针灸大成

  疟疾:百会经渠前谷。

  温疟:中脘大椎。痎疟:腰俞。

  疟疾发寒热:合谷液门商阳。

  痰疟寒热:后溪合谷。

  疟疾振寒:上星丘墟陷谷。

  头痛:腕骨。

  寒疟:三间。心烦:神门。

  久疟不食:公孙内庭厉兑。

  久疟:中渚商阳丘墟。

  热多寒少:间使三里。

  脾寒发疟:大椎间使乳根。

卷八·汗门

针灸大成

  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

  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

  自汗:曲池列缺少商昆仑冲阳然谷大敦涌泉。

  无汗:上星哑门风府风池支沟经渠大陵阳谷腕骨然骨中渚液门鱼际合谷中冲少商商阳大都委中陷谷厉兑侠溪。

  汗不出:曲泽鱼际少泽上星曲泉复溜昆仑侠溪窍阴。

卷十·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针灸大成

  掐心经,二掐劳宫,推上三关,发热出汗用之。如汗不来,再将二扇门揉之,掐之,手心微汗出,乃止。

  掐脾土,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之为泻,饮食不进,人瘦弱,肚起青筋,面黄,四肢无力用之。

  掐大肠,倒推入虎口,止水泻痢疾,肚膨胀用之。红痢补肾水,白多推三关。

  掐肺经,二掐离宫起至干宫止,当中轻,两头重,咳嗽化痰,昏迷呕吐用之。

  掐肾经,二掐小横纹,退六腑,治大便不通,小便赤色涩滞,肚作膨胀,气急,人事昏迷,粪黄者,退凉用之。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