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卷三·玉龙歌(杨氏注解)

针灸大成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凡患伛者,补曲池,泻人中;患偻者,补风池,泻绝骨。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实时苏醒免灾危。

  顶门即顖会也,禁针,灸五壮。百会先补后泻,灸七壮,艾如麦大。

  鼻流清涕名鼻渊..........

卷四·素问九针论

针灸大成

  九针式

  帝曰:“针之长短有数乎?”

  歧伯对曰:“一曰镵针,取法于巾针,头大末锐,末平半寸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二曰圆针,取法于絮针,筒其身而卵其锋,针如卵形,圆其末,长一寸六分。三曰鍉针,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筒其身锋其末,刃三隅,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末如剑,广二寸半,长四寸。六曰圆利针,取法于牦针,且圆且锐,微大其末,反小其身,又曰中身微大,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取法于毫毛,尖如蚊虻喙,..........

卷六·手阳明大肠经

针灸大成

  手阳明经穴主治

  《内经》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又云:“大肠为白肠。”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四十穴)。

  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取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曲池,与井荥俞原经合也。

  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

卷六·足阳明经穴主治

针灸大成

  足太阴经穴主治

  《内经》曰:“脾者,谏议之官,智周出焉。”

  脾者,仓禀之本,荣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孤脏以灌四旁。脾主四肢,为胃行津液。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其液涎。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肺主口。其在天为湿,..........

卷六·手太阳小肠经

针灸大成

  手太阳经穴主治

  《内经》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又云:“小肠为赤肠。”

  胃之下口,小肠之上口也,在脐上二寸,水谷于是分焉。大肠上口,小肠之下口也。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渗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薮,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

卷六·足少阴肾经

针灸大成

  足少阴经穴主治

  《内经》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耳,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其液唾。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在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

卷七·手少阳三焦经

针灸大成

  手少阳经穴主治

  《内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人心湛寂,欲想不兴,则精气散在三焦,荣华百脉。及其想念一起,欲火炽然,翕撮三焦,精气流溢,并与命门输泻而出,故号此府为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

  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渚旁,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堂,天牖翳风瘈脉青,颅息角孙丝竹张,和髎耳..........

卷七·经外奇穴(杨氏)

针灸大成

  内迎香:二穴。在鼻孔中。治目热暴痛,用芦管子搐出血最效。

  鼻准:二穴,在鼻柱尖上,专治鼻上生酒醉风,宜用三棱针出血。

  耳尖: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五壮。

  聚泉:一穴。在舌上,当舌中,吐出舌,中直有缝陷中是穴。哮喘咳嗽,及久嗽不愈,若灸,则不过七壮。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如热嗽,用雄黄末少许,和于艾炷中灸之;如冷嗽,用款冬花为末,和于艾炷中灸之。灸毕,以茶清连生姜细嚼咽下。又治舌苔,舌强,亦..........

卷九·治症总要(杨氏)

针灸大成

  一论中风,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后用生葱、薄荷、桃柳叶,四味煎汤淋洗,灸令祛逐风气自疮口出。如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有灸疮为妙。但人不信此法,饮食不节,色酒过度,卒忽中风,可于七处一齐俱灸各三壮,偏左灸右,偏右灸左,百会、耳前穴也。

  〔第一〕阳症,中风不语,手足瘫痪者:合谷肩髎手三里百会肩井风市环跳足三里委中阳陵泉(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

  〔第二〕..........

卷九·名医治法(聚英)

针灸大成

  疮毒

  《原病式》曰:“凡人初觉发背,背欲结未结,赤热肿痛,先用湿纸复其上,立候之,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痈头也。取大蒜切成片,如三铜钱厚,安于头上,用大艾炷灸三壮,即换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时,方住。最要早觉早灸,若一日二日,十灸七活;三日四日,六七活;五日六日,三四活。过七日,则不可灸。若有十数头作一处生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其上,聚艾于蒜饼上烧之,亦能活也。若背上初发赤肿一片,中间有一片黄米头子,便用独蒜切去两头,取中间半寸厚,安于疮上,用艾灸十四壮,多至四十..........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