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志·卷一百四十二

宋史

..........,如京使何士宗言:"诏条禁军将士依等级并行伏事之理,违者按军令。其厢军将士等未立条制,欲望约前诏减一等定令。"帝曰:"禁卫兵士无他役使,且廪给优厚,欲其整肃,有所凛畏,故设此条禁。今以厢军约此施行,恐难经久。况尊卑相犯,自有条律,不行可也。"十二月,诏厢军及诸州本城犯,所部决杖讫,并移隶他军,内情理重及缘边随军者奏裁。

  大中祥符元年,诏应诸道州、府、军、监厢军及本城指挥,自都指挥使已下至长行,对..........

冲脉·冲脉为病

奇经八脉考

  越人难经曰∶冲脉为病,逆气而里急。

  灵枢经曰∶气逆上,刺膺中陷下者,与下胸动脉。腹痛,刺脐左右动脉,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按之立已。

  李东垣曰∶秋冬之月,胃脉四道为冲脉所逆,胁下少阳脉二道而反上行,名曰..........

卷二·奇经八脉第二

针灸甲乙经

..........脉营其脏,阳脉营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曰∶跷脉有阴阳,何者当其数?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其阴(一本无此二字)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

  难经曰∶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入喉咙,交贯冲脉。此所以互相发明也。又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溉灌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会,阴维起于诸阴交也。又曰∶带脉..........

卷一·针道源流

针灸大成

..........混淆,玉石相乱,训诂失之于迂疏,引援或至于未切。至宋林亿、高若讷等,正其误文,而增其缺义,颇于冰为有功。

  《难经》十三卷,秦越人祖述《黄帝内经》,设为问答之辞,以示学者。所引经言,多非灵、素本文,盖古有其书,而今亡之耳。隋时有吕博望..........,而无所启发,近代张洁古注后附药,殊非经义,王少卿演绎其说,目曰重玄,亦未足以发前人之蕴,滑伯仁取长弃短,折衷以己意,作《难经本义》。

  《子午经》一卷,论针灸之要,撰成歌诀,后人依托扁鹊者。

  《铜人针灸图》三卷,宋仁宗诏王维德..........

卷四·难经补泻

针灸大成

  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经言:“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

  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

  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

  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

卷四·三衢杨氏补泻

针灸大成

..........诀:
  揣:

  揣而寻之。凡点穴,以手揣摸其处,在阳部筋骨之侧,陷者为真。在阴部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其肉厚薄,或伸或屈,或平或直,以法取之,按而正之,以大指爪切掐其穴,于中庶得进退,方有准也。《难经》曰:“刺荣毋伤卫,刺卫毋伤荣。”又曰:“刺荣无伤卫者,乃掐按其穴,令气散,以针而刺,是不伤其卫气也。刺卫无伤荣者,乃撮起其穴,以针卧而刺之,是不伤其荣血也。”此乃阴阳补泻之大法也。

  爪:

  爪而下..........

卷四·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杨氏)

针灸大成

  问:“经脉有奇经八脉。”

  《难经》云:“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谓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蹻、有阴蹻、有冲、有任、有.......... 问:“诸家刺齐异同。”

  答曰:《灵枢》所言:“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取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其旨也。余读《难经》,常见针师丁德用所注,乃言人之肌肉,皆有厚薄之处,但皮肤之上,为心肺之部,阳气所行;肌肉之下,为肝肾之部,阴气所行也。是说所以发挥《灵枢》之旨,却甚详明。至..........

卷七·足少阳胆经

针灸大成

.......... 主风痹不仁,膝痛不可屈伸。

  阳陵泉:

  膝下一寸,外廉陷中,蹲坐取之。足少阳所入为合土。《难经》曰:“筋会阳陵泉。”疏曰:“筋病治此。”《铜人》针六分,留十呼,得气即泻。又宜灸留针,日灸七壮,至七七壮。《素注》..........  悬钟(一名绝骨):

  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寻摸尖骨者是。足三阳之大络。按之阳明络绝,乃取之。《难经》曰:“髓会绝骨。”疏曰:“髓病治此。”袁氏曰:“足能健步,以髓会绝骨也。”《铜人》针六分,留七呼,灸五壮。..........

卷七·督脉

针灸大成

..........瘲,可灸七壮。

  身柱:

  三椎下,俯而取之。《铜人》针五分,灸七七壮,止百壮,《明堂》灸五壮。《下经》灸三壮。

  主腰脊痛,癫病狂走,瘛瘲,怒欲杀人。身热,妄言见鬼,小儿惊痫。

  《难经》云:“治洪长伏三脉。风痫发狂,恶人与火,灸三椎,九椎。”

  陶道:

  一椎下,俯而取之。足太阳、督脉之会。《铜人》灸五壮,针五分。

  主痎疟寒热,洒淅脊强,烦满,汗不出,头重,目瞑,瘛瘲,恍..........

卷三·子部

书目答问

..........唐以前者。唐后方书,须专门经验定其是非,不录。)

  《素问》王冰注二十四卷。(明仿刻宋高保衡等校本,近人重刻本。互见前古子。)

  《素问释义》十卷。(张琦。道光十年宛邻书屋自刻本。)

  《难经集注》五卷。(旧题周秦越人。明王九思注。借月山房本。)

  《神农本草经》三卷。(问经堂校本。)

  《伤寒论》十卷。(汉张机。明吴勉学刻《古今医统》本。)

  《金匮要略》三卷。(汉张机。《医..........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