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世传神仙能飞升,又道不死延万年。

白玉蟾宋代〕《心竟恁地歌

我生不信有神仙,亦不知有大罗天。
那堪见人说蓬莱,掩面却笑渠风颠。
七返还丹多不实,往往将谓人虚传。
世传神仙能飞升,又道不死延万年。
肉既无翅必坠地,人无百岁安可延。
满眼且见生死俱,死生生死相循旋。
翠虚真人与我言,他所见识大不然。
恐人缘浅赋分薄,自无寿命归黄泉。
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
其精不是交感精,廼是玉皇口中涎。
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
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
我闻其言我亦怖,且怖且疑且擎拳。
但知即日动止间,一物相处常团圆。
此物根蒂乃精气,精气恐是身中填。
岂知此精此神气,根於父母未生前。
三者未常相返离,结为一块太无边。
人之生死空自尔,此物湛寂何伤焉。
吾将矍然以自思,老者必不虚其言。
是我将有可爱业,渠必以此示言诠。
开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
朅尔行持三两日,天地日月软如绵。
忽然嚼得虚空破,始知钟吕皆参玄。
吾之少年早留心,必不至此犹尘缘。
且念八百与三千,云鹤相将来翩翩。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世传神仙飞升万年

世传(世傳)shì chuán
(1).世代相传;世代相传下来的。《庄子·天下》:“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十:“吾自高僧,世传种花。”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三:“ 伊牧师 不很赞成这个办法,本着他的 英国 世传实利主义,他很愿意叫他的儿女学点 中国 话,将来回国或者也是挣钱的一条道儿。”
(2).犹世系。《史记·匈奴列传》:“自 淳维 以至 头曼 千有餘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尚矣,其世传不可得而次云。”
(3).世上传说。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宁封子 , 黄帝 时人也。世传为 黄帝 陶正。” 明 张居正 《杂著》:“世传虹能饮涧,信然。”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八:“世传 化州 桔树,乃仙人 罗辨 种於石龙腹上。”  ——《漢語大詞典》
神仙(神僊)shén xiān
亦作“ 神僊 ”。
(1).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可以超脱尘世,长生不老。《史记·孝武本纪》:“海上 燕 齐 之閒,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僊矣。”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当此之时, 燕 齐 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诗:“ 九江 传神僊, 会稽 隐廛閈。” 陈毅 《游桂林》诗:“愿作 桂林 人,不愿作神仙。”
(2).宫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 清凉宣 温 , 神仙 长年 , 金华 玉堂 , 白虎 麒麟 ,区宇若兹,不可殫论。”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 长乐宫 有 神仙殿 。”  ——《漢語大詞典》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飞升(飛昇)fēi shēng
(1).亦作“ 飞昇 ”。谓羽化而升仙。 清 王充 《论衡·道虚》:“物无不死,人安能仙?鸟有毛羽能飞,不能升天。人无毛羽,何用飞升?使有毛羽,不过与鸟同,况其无有,升天如何?” 唐 郑璧 《和袭美伤顾道士》:“门人不覩飞昇去,犹与浮生哭恨同。”《镜花缘》第九三回:“日后飞昇时,倘将愚姐度脱尘凡,也不枉今日结拜一场。”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我( 羿 )呢,倒不要紧,只要将那道士送给我的金丹吃下去,就会飞升。”
(2).往上飞;往上升。引申指身价等上升。 鲁迅 《〈两地书〉序言》:“看近来书籍的广告,大有凡作家一旦向左,则旧作也即飞升,连他孩子时代的啼哭也合于革命文学之概,不过我们的这书是不然的,其中并无革命气息。”  ——《漢語大詞典》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道 dào《國語辭典》

道 [ dào ]

  1. 路途、途徑。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 方法、道理。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3. 真理。《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4. 思想、學說。如:「老莊之道」。《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5. 技藝、技巧。《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6. 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 」條。
  7. 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 」條。
  8. 道士的簡稱。如:「老道」、「貧道」、「一僧一道」。
  9. 宗教的教義、義理。如:「學道」、「得道」、「傳道」、「布道」。
  10. 古代行政區域名稱:➊ ​ 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➋ ​ 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11. 量詞:➊ ​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➋ ​ 計算有出 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➌ ​ 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➍ ​ 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➎ ​ 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12.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1. 說、談。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2. 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喜」、「道賀」、「道歉」、「道謝」。
  3. 以為、認為、料想。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4. 引導、指引。《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通「導」。
  1. 由、從。《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死 sǐ《國語辭典》

死 [ sǐ ]

  1. 丧失生命。与「活」相对。如:「死于非命」、「人死不能复生」。
  2. 断绝、放弃。如:「死心」。《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
  3. 为某人或某事牺牲生命。如:「死难」、「死节」。《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1. 丧失生命的。如:「死狗」。
  2. 失去作用或效力的。如:「死会」、「死棋」、「死井」。
  3. 不通达的或不活动的。如:「死巷」、「死水」、「死结」。
  4. 呆板、不灵活。如:「死板」、「死脑筋」。
  5. 既定而不可改变的。如:「死法子」、「死规矩」。
  6. 咒骂的话,亦表示亲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头」。
  1. 拚命的。如:「死守」、「死战」。
  2. 非常、极甚。表示程度达到极点。如:「怕死了」、「热死了」、「笑死了」。
  3. 坚决、固执或不知变通。如:「死记」、「死不肯说」、「死不承认」、「死卖力气」、「死抓不放」。
  4. 固定而不能活动。如:「抽屉给钉死了。」、「给自己留点转圜的余地,别把话说死了。」
  5. 阻滞不通。如:「堵死了」。
  6. 毫无知觉,像死的样子。如:「他睡得真死。」
延 yán《國語辭典》

延 [ yán ]

  1. 长。《文选·班固·西都赋》:「历十二之延祚,故穷泰而极侈。」晋·左思〈娇女诗〉:「从容好赵舞,延袖像飞翮。」
  1. 拉长、伸长。如:「延长」、「延年益寿」。《韩非子·十过》:「延颈而鸣,舒翼而舞。」晋·慕容廆〈与陶侃笺〉:「每瞻江湄,延首遐外。」
  2. 扩展、蔓衍。如:「火势蔓延」。《文选·潘岳·关中诗》:「微火不戒,延我宝库。」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九鲤湖日记》:「松偃藤延,纵目成胜。」
  3. 引导、引进。如:「延入」。《文选·贾谊·过秦论》:「秦人开关而延敌。」《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独夜设九宾温室,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
  4. 招揽、邀请。如:「延请」、「延揽人才」。《红楼梦·第一○九回》:「那知贾母这病日重一日,延医调治不效。」
  5. 连及。如:「祸延子孙」。《书经·大禹谟》:「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6. 向后推迟。如:「拖延」、「延期」。
  1. 迟缓。如:「延误」、「延缓」。
  1. 姓。如汉代有延岑。
万年(萬年)wàn nián
(1).祝祷之词。犹万岁;长寿。《诗·大雅·江汉》:“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郑玄 笺:“拜稽首者,受王命策书也。臣受恩无可以报谢者,称言使君寿考而已。”《汉书·王褒传》:“雍容垂拱,永永万年。”《隋书·慕容三藏传》:“十三年,州界 连云山 响,称万年者三,詔颁郡国,仍遣使醮於山所。”
(2).极言年代之久远。《鹖冠子·王鈇》:“主无异意,民心不徙,与天合则万年一范。”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天锡皇帝,为天下主……亿载万年,敢有违者?”《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大 清 江山一统,太平万年。”
(3).死的婉辞。《汉书·贾谊传》:“苟身亡事,畜乱宿旤,孰视而不定,万年之后,传之老母弱子,将使不寧,不可谓仁。”《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万年之日长恨矣!” 清 袁枚 《新齐谐·控鹤监秘记》:“朕万年后以此为殉。”
(4).木名。《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缀以万年,綷以紫榛。” 李善 注:“《晋宫阁铭》曰:‘ 华林园 ,万年树十四株。’” 吕延济 注:“万年、紫榛,木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