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馀影终非世中物,谢绝宾客扃此室,门外有人勿与识。

祝允明明代〕《题徵明写赠潘崇礼灌木寒泉大幅

具区之水被三州,洞庭之树千万数。沉森浩㵿天下奇,灌木寒流此何许。

潘君抱朴山水人,日日策杖独行遍沧浪之滨。阳崖众目悦暄媚,忽逢阴壑如有神。

禹锁老龙铁索绝,拿云怒雨出洞穴。木号水呼竹石裂,众蛇从之互盘结。

蜕骨戌削杂鳞鬣,飕留风叶枸株橛。急流抨撞石罅跃,珠跳汞走斗瀺灂。

微茫上析河汉,注奔赴绕伯若方丈脚。山鬼伏窥木客泣,欲据恐被山伯抶。

仙老时下憩,濯足而晞发。招潘君兮子来共千岁以一息。

潘君归语衡山氏,仙之人兮不可以久留,吾恐一往与境俱失。

宣州兔肩毛劲如石,深醮金壶玄玉液。闭门夜半役鬼工,倏忽移来窅无迹。

支山谓潘君,张君高堂白粉壁,焚香日坐对,明月之夜风雨夕,仙伯谓我当来觅。

携君卷图愿写照障入怀袖,与君骑龙返无极。馀影终非世中物,谢绝宾客扃此室,门外有人勿与识。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非世谢绝宾客此室门外有人

馀 ( 余 餘 ) yú
馀 [ yú ]
  1. 见“”。
  2. 姓。
影 yǐng《國語辭典》

影 [ yǐng ]

  1. 光线被遮挡而造成的阴暗形象。如:「人影」、「树影」、「阴影」。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 人、物的形象或图像。如:「摄影」、「背影」、「身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写了武松乡贯、年甲、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红楼梦·第三一回》:「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
  1. 参见「影印 」条。
  2. 仿照、描摹。如:「这篇小说是影了此一真人实事所写成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汉之赋颂,影写楚世。」
  3. 掩蔽、隐藏。《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对面松林里影著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家望。」
终 ( 終 ) zhōng
终 [ zhōng ]
  1.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2.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3. 人死:临~。送~。
  4.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5. 姓。
非世 fēi shì
谓诋毁世俗,讥刺世事。《庄子·刻意》:“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非毁时世之人。”《庄子·盗跖》:“ 鲍焦 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物 wù《國語辭典》

物 [ wù ]

  1. 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如:「天生万物」。《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列子·黄帝》:「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
  2. 指我以外的人、事、境界。相对于「我」而言。如:「物我两忘」。《史记·卷二四·乐书》:「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指作品或言谈中的内容。如:「言之有物」。《文选·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4. 典章制度。《左传·哀公元年》:「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5. 特指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1. 选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淮南子·缪称》:「欲知天道察其数,欲知地道物其树,欲知人道从其欲。」
  2. 寻求。如:「物色」。
谢绝(謝絶)xiè jué
婉言拒绝或推辞。《史记·儒林列传》:“ 申公 耻之,归 鲁 ,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復谢絶宾客,独王( 鲁恭王 )命召之乃往。” 唐 权德舆 《祭子婿独孤少监文》:“谢絶人寰,屏居鄠田。” 萧乾 《凤凰坡上》三:“走近了才看出写的是‘养猪重地,谢绝参观’。”  ——《漢語大詞典》
宾客(賓客)bīn kè
(1).客人的总称。《诗·小雅·吉日》:“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唐 姚合 《晦日宴刘值录事宅》诗:“花落鶯飞深院静,满堂宾客尽诗人。”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锁门谢宾客,虽亲故人不往拜,示自尊重。”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 曾 家家运旺盛的时代,宾客盈门。”
(2).指以宾客之礼相待。 宋 王安石 《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 春秋 、 战国 时多用称他国派来的使者。《论语·公冶长》:“ 赤 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邢昺 疏:“可使与邻国之大宾小客言语应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今考《周礼·秋官》,凡奉使典謁之职,主於大小行人、司仪、象胥诸官,皆典謁四方之宾客者也。”
(4).指贵族的门客、策士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大喜,厚遗 武安侯 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 司马贞 索隐:“《淮南·要略》云 安 养士数千,高才者八人。”
(5). 东汉 以后对依附世家豪族人口的一种称谓。《后汉书·马援传》:“ 援 以 三辅 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猥多,乃上书求屯田 上林苑 中,帝许之。”《三国志·魏志·李典传》:“ 典 从父 乾 ,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 乘氏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依附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 东汉 的徒附、附从、义从、客、家客、宾客、部曲等等,都是依附农民的不同称呼。”原注:“ 东汉 豪强地主的‘宾客’,不完全是依附农民,但有时依附农民也称为‘宾客’。”
(6).官名。太子宾客的省称。 唐 代始置, 明 代以后废。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刑部五男, 乂 终郎, 丹 终宾客, 拥 终御史,公实刑部府君第某子。”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崔 出为宾客分司。”《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己丑,詔以 长孙无忌 为太子太师……諫议大夫 褚遂良 为宾客。” 胡三省 注:“太子宾客,正三品,古无此官 唐 始置。掌侍从规諫,赞相礼仪。”  ——《漢語大詞典》
扃 jiōng《國語辭典》

扃 [ jiōng ]

  1. 安裝在門外的門閂或環鈕。《說文解字·冂部》:「扃,外閉之關也。」清·段玉裁·注:「關者,以木橫持門戶也。」《禮記·曲禮上》:「入戶奉扃,視瞻毋回。」唐·白居易〈遊悟真寺詩〉:「龕間長丈餘,門戶無扃關。」
  2. 門戶的通稱。《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雖情投於魏闕,或假步於山扃。」唐·白居易〈長恨歌〉:「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1. 關閉、關上。《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宜扃岫幌,掩雲關。」《聊齋志異·卷一·嬌娜》:「至門,則雙扉外扃。」

扃 [ jiǒng ]

  1. (一)​之又音。
  2. 參見「扃扃 」條。
此室
苏轼诗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尽日留  ——《韵府拾遗 质韵》
门外(门外)
唐 杜甫 三绝句 其二 鸬鹚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骈字类编》
有人 yǒu rén
(1).谓有杰出的人物。《晋书·忠义传序》:“ 卞壼 、 刘超 、 钟雅 、 周虓 等已入列传,其餘即敍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 晋氏 之有人焉。”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房 故为官族,称世有人。”
(2).谓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尽心下》:“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樱桃小口娇声颤,不防花下,有人肠断。” 巴金 《春》一:“有人从梅林那面走过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  ——《漢語大詞典》
勿 wù《國語辭典》

勿 [ wù ]

  1. 不要、不可。表示禁止、劝阻。如:「请勿吸烟」。《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不。表示否定。《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