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除五逆谤正法,无量寿经如是说。
释遵式〔宋代〕《依修多罗立往生正信偈》
稽首西方安乐刹,弥陀世主大慈尊。我依种种修多罗,成就往生决定信。
住大乘者清净心,十念念彼无量寿。临终梦佛定往生,大宝积经如是说。
五逆地狱众火现,值善知识发猛心。十念称佛即往生,十六观经如是说。
若有欢喜信乐心,下至十念即往生。若不尔者不成佛,四十八愿如是说。
诸有闻名生至心,一念回向即往生。唯除五逆谤正法,无量寿经如是说。
临终不能观及念,但作生意知有佛。此人气绝即往生,大法鼓经如是说。
一日一夜悬缯盖,专念往生心不断。卧中梦佛即往生,无量寿经如是说。
昼夜一日称佛名,殷勤精进不断绝。展转相劝同往生,大悲经中如是说。
一日二日若七日,执持名号心不乱。佛现其前即往生,阿弥陀经如是说。
若人闻彼阿弥陀,一日二日若过等。系念现前即往生,般舟经中如是说。
十日十夜六时中,五体礼佛念不断。现见彼佛即往生,鼓音王经如是说。
十日十夜持斋戒,悬缯幡盖然香灯。系念不断得往生,无量寿经如是说。
若人专念一方佛,或行或坐七七日。现身见佛即往生,大集经中如是说。
若人自誓常经行,九十日中不坐卧。三昧中见阿弥陀,佛立经中如是说。
若人端坐正西向,九十日中常念佛。能成三昧生佛前,文殊般若如是说。
我于众经颂少分,如是说者无穷尽。愿同闻者生正信,佛语真实无欺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唯 wéi《國語辭典》
唯 [ wéi ]
副- 独、只有。《易经·同人卦·彖曰》:「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楚辞·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通「惟」。
- 以、因为。《左传·僖公二年》:「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希望、祈使。《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陛下未有继嗣,子无贵贱,唯留意!」
- 听任、听随。《左传·僖公十五年》:「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庄子·说剑》:「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 虽。《荀子·性恶》:「今以仁义法正为固无可知可能之理邪?然则唯禹不知仁义法正,不能仁义法正也。」《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通「惟」。
- 发语词,无义。《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汉书·卷四○·张良传》:「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通「惟」、「维」。
唯 [ wěi ]
名- 对于尊长的应答之词,表示恭敬的意思。《礼记·曲礼上》:「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意者寡人殆不明乎,非有先生伏而唯唯。」
除 chú《國語辭典》
除 [ chú ]
动- 去掉。如:「铲除」、「扫除」、「为民除害」、「排除万难」。
- 免掉旧官职,任命新官职。《文选·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三国演义·第一回》:「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都尉。」
- 更易、更换。如:「除岁」、「爆竹一声除旧岁」。
- 整治、修治。《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
- 用一数把另一数分成若干等分。如:「六除以二等于三。」
- 台阶。《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群臣扶掖莽,自前殿南下椒除。」唐·杜甫〈南邻〉诗:「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 数学上的运算方法之一。即除法。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
- 表示不计算在内。如:「除非」、「除了教书外,晚上他还在大学进修。」
五逆 wǔ nì
见“ 五逆罪 ”。 ——《漢語大詞典》
谤 ( 謗 ) bàng
谤 [ bàng ]
- 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讥。~讪。~议。~毁。诽~。
- 责备:~木(传说中舜设立的供人写谏言的木牌,后代仿效。亦称“华表木”)。“厉王虐,国人~王”。
正法 zhèng fǎ
(1).政治、法度。《商君书·更法》:“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后汉书·马援传》:“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寧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2).公正的法度。《管子·版法》:“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僇必信,民畏而惧。”《淮南子·兵略训》:“立正法,塞邪隧。” 三国 魏 何夔 《制新科下州郡上言》:“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护持正法,隆 世祖 中兴之功;摧伏诸魔,雪 怀王 不返之怨。”
(3).正当的法则;正宗的法则。《汉书·公孙刘田等传赞》:“ 桑大夫 据当世,合时变,上权利之略,虽非正法,鉅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隋书·经籍志二》:“学者因之,以为《春秋》则古史记之正法,有所著述,多依《春秋》之体。”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 王维 《温泉》,上句曰:‘ 新丰 树里行人度,闻道 甘泉 能献赋’。‘度’、‘赋’同韵。此非诗家正法。”
(4).正当的法术。相对于左道妖术而言。 宋 储泳 《祛疑说·咒水自佛》:“正法出于自然,故感应亦广大;邪法出于人为,故多可喜之术。”《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后来其教盛行,那学了与民间祛妖除害的,便是正法;若是去为非作歹的,只叫得妖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妾虽狐,得仙人正法,当书一符粘寝门,可以却之。”
(5).正法制;依法制裁、办理。《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王弼 注:“以正法制,故刑人。”《文子·下德》:“治国,太上养化,其次正法。”《后汉书·陈忠传》:“自今彊盗为上官若它郡县所糺觉,一发,部吏皆正法,尉贬秩一等,令长三月奉赎罪。”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6).特指执行死刑。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 禄山 反逆,皆由 杨氏 兄妹,若不正法以谢天下,祸变何时得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 周鑣 、 雷縯祚 ﹞私通潞藩,叛跡显然;乞早正法,晓示臣民。” 洪深 《申屠氏》第六本:“犯人背插白旗,上写‘就地正法私通 梁山 董昌 一名’。”
(7).佛教语。谓 释迦牟尼 所说的教法。别于外道而言。《杂阿含经》卷二四:“出兴於世,演説正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捨邪见,受正法,改过自新,愿奉教诲。”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尊者造论,虽以正法为心,譬故事於树叶,而言必及法,反多拘牵。” ——《漢語大詞典》
(2).公正的法度。《管子·版法》:“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僇必信,民畏而惧。”《淮南子·兵略训》:“立正法,塞邪隧。” 三国 魏 何夔 《制新科下州郡上言》:“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护持正法,隆 世祖 中兴之功;摧伏诸魔,雪 怀王 不返之怨。”
(3).正当的法则;正宗的法则。《汉书·公孙刘田等传赞》:“ 桑大夫 据当世,合时变,上权利之略,虽非正法,鉅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隋书·经籍志二》:“学者因之,以为《春秋》则古史记之正法,有所著述,多依《春秋》之体。”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 王维 《温泉》,上句曰:‘ 新丰 树里行人度,闻道 甘泉 能献赋’。‘度’、‘赋’同韵。此非诗家正法。”
(4).正当的法术。相对于左道妖术而言。 宋 储泳 《祛疑说·咒水自佛》:“正法出于自然,故感应亦广大;邪法出于人为,故多可喜之术。”《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后来其教盛行,那学了与民间祛妖除害的,便是正法;若是去为非作歹的,只叫得妖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妾虽狐,得仙人正法,当书一符粘寝门,可以却之。”
(5).正法制;依法制裁、办理。《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王弼 注:“以正法制,故刑人。”《文子·下德》:“治国,太上养化,其次正法。”《后汉书·陈忠传》:“自今彊盗为上官若它郡县所糺觉,一发,部吏皆正法,尉贬秩一等,令长三月奉赎罪。”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6).特指执行死刑。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 禄山 反逆,皆由 杨氏 兄妹,若不正法以谢天下,祸变何时得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 周鑣 、 雷縯祚 ﹞私通潞藩,叛跡显然;乞早正法,晓示臣民。” 洪深 《申屠氏》第六本:“犯人背插白旗,上写‘就地正法私通 梁山 董昌 一名’。”
(7).佛教语。谓 释迦牟尼 所说的教法。别于外道而言。《杂阿含经》卷二四:“出兴於世,演説正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捨邪见,受正法,改过自新,愿奉教诲。”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尊者造论,虽以正法为心,譬故事於树叶,而言必及法,反多拘牵。” ——《漢語大詞典》
无量(無量)wú liàng
(1).不可计算;没有限度。《左传·昭公十九年》:“今宫室无量,民人日骇,劳罢死转,忘寝与食,非抚之也。” 晋 左思 《蜀都赋》:“由此言之,天下孰尚,故虽兼诸夏之富有,犹未若兹都之无量也。” 宋 苏轼 《副使启》:“感佩于怀,愧作无量。” 夏衍 《两个座谈会书面回答》:“电影事业的前途是无量的。”
(2).佛教语。指 无量寿佛 。 宋 苏轼 《兴龙节功德疏文》之五:“福如南山之不騫,寿等西方之 无量 。”参见“ 无量寿佛 ”。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指 无量寿佛 。 宋 苏轼 《兴龙节功德疏文》之五:“福如南山之不騫,寿等西方之 无量 。”参见“ 无量寿佛 ”。 ——《漢語大詞典》
寿 ( 壽 ) shòu
寿 [ shòu ]
- 年岁,生命:~命。~终。~险(人寿保险)。~终正寝。延年益~。
- 活得长久:~考(指长寿)。~民。~星。
- 生日:~辰。~礼。~序(祝寿文章)。~筵。
- 祝人长寿:“起为太上皇~”。
- 婉辞,指为死后作准备,或死后才用的:~衣。~穴。~材。
- 姓。
经 ( 經 ) jīng
经 [ jīng ]
-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
-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
-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
-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
-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
-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
-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
-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
- 缢死,上吊:自~。
-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
- 古同“京”,数目。
- 姓。
如是 rú shì
(1).像这样。《礼记·哀公问》:“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则能敬其身。” 宋 叶适 《送林子柄序》:“材之成者知其必能安於命,不然,不强售也。呜呼!能如是,足矣。”《红楼梦》第一二○回:“下愚当时也曾与他往来过数次,再不想此人竟有如是之决絶。” 老舍 《四世同堂》二九:“学生如是,市民们就必更容易撕去脸皮,苟安一时。”
(2).佛教语。印可、许可之辞。《金刚经·善观启请分》:“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诗:“心通岂復问云何,印可聊须答如是。”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印可、许可之辞。《金刚经·善观启请分》:“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诗:“心通岂復问云何,印可聊须答如是。” ——《漢語大詞典》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 古同“悦”。
-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媒。
-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 责备:数~。
-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 古同“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