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我心寂不动,是瞿昙智力,

陈造宋代〕《神居实师退院作偈留之

瞿昙住西域,说法度群生。
群生所依怙,目以不动尊。
惟其不动故,群动皆摄受。
是时波旬种,百千万眷属。
排拫摧毁辱,蜂发雨矢集。
瞿昙如须弥,蜉蠓如予何。
亦如太虚空,云翳自变灭。
砥柱中惊波,古今无少损。
不动而坐胜,妙力固如是。
子道已末法,衲子沈世纷。
竞为住院计,匪利即趋名。
就常不待招,逐有栈豆恋。
实师住神居,四众所归向。
云何得归向,以师清修故。
虽为众归向,不作患失想。
翩然挈瓶锡,去若释峤云。
亦如箭辞弦,势若不可挽。
自师扫积弊,群魔尚遗种。
瞿昙昔去世,政以波旬故。
师行不回首,彼魔所愿欲。
虽无末法病,或昧不动意。
请答四众心,请为神居地。
柅车折蜚锡,山立镇故栖。
须弥自悲恙,太虚自空旷。
冲波沄沄去,砥柱屹不知。
群魔今末势,残雪行见晛。
我心寂不动,是瞿昙智力,
是子大法权。我不为子道,
子道可概举。庸酌四众心,
为子说此偈。瞿昙设住世,
与子同首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智力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1.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2.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3.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4.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5.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6.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7.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8.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寂 jì《國語辭典》

寂 [ jí ]

  1. 静。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元·张可久〈一 枝花·长天落彩霞套·梁州〉曲:「万籁寂,四山静。」
  2. 冷清、孤单。如:「孤寂」、「寂寥」、「寂寞」。
  1. 佛教称僧尼死亡为「寂」。如:「圆寂」。《景德传灯录·卷四·嵩岳慧安国师》:「偃身而寂。」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2. 使开始发生:发~。
  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6. 非静止的:~画。
  7. 可变的:~产。
  8. 行为:举~。~作。
  9. 常常:~辄得咎。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瞿 qú/jù《國語辭典》

瞿 [ qū ]

  1. 姓。如元代有瞿信。

瞿 [ jù ]

  1. 惊惧、害怕。《礼记·杂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通「惧」。

瞿 [ ​qú ]

  1. (一)​之又音。
昙 ( 曇 ) tán
昙 [ tán ]
  1. 〔~花〕常绿灌木,没有叶子,花大,白色,花期很短,如“~~一现”(喻稀奇而又容易消逝的事物)。
  2. 云彩密布,多云。
智力 zhì lì
(1).才智与勇力。《管子·形势解》:“能自去而因天下之智力起,则身逸而福多。” 汉 班彪 《王命论》:“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辩兴亡》:“ 秦 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 明 刘基 《放歌行》:“龙蛇未分明,智力正争强。”
(2).人能认识、理解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周建人 《达尔文“进化论”是怎样吸引着我的》:“他的智力并不出众,但他有自己的爱好,并且有毅力。”《新华月报》1954年第10期:“国家特别关怀青年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