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四十五
北齐书
荀士逊,广平人也。好学有思理,为文清典,见赏知音。武定末,举司州秀才,[二一]迄天保十年不调。皇建中,马敬德荐为主书。世祖时,转中书舍人。状貌甚丑,以文辞见用。..........司空田曹参军。自袁奭等俱涉学有文词。荀仲举、萧悫工于诗咏。□曾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为知音所赏。
赞曰:九流百氏,立言立德,不有斯文,宁资刊勒。乃眷淫靡,永言丽则,雅以正邦,哀以亡国。
列传·卷十八
北史
余志学之岁,自乡里游京师,便见识知音,历受群公之眷。年登弱冠,甫就朝 列;谈者过误,遂窃虚名。通人杨令君、邢特进以下,皆分庭致敬,倒屣相接,翦 拂吹嘘,长其光价。而才本驽拙,性实疏懒,势利货殖,淡然不营。虽笼绊朝市, 且三十载,而独往之心,未..........
卷十四·神仙十四
太平广记
补遗 卷一
随园诗话
三
同一乐器:瑟曰鼓,琴曰操。同一著述;文曰作,诗曰吟。可知音节之不可不讲。然音节一事,难以言传,少陵“群山万壑赴荆门”,使改“群”字为“千”字,便不入调。王昌龄“不斩楼阑更不还”,使改“更”字为“终”字,又不入调。字义一也;而差之毫厘,失以千里。其他可以类推。
四..........
十行品·一
华严经
治道部·卷三
太平御览
又曰:政以一其行。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极,至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又曰:"敢问何谓为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公曰:"敢问为政何如?"孔子对曰:"夫..........
卷一百六十六
通典
又议曰:夫经籍指归,诚要疏议,固当解释本文,岂可徒为臆说。详左氏载夫子所议,令守晋国旧法,范宣子所为非善政也,故录本传以证之。佑诚懵学,辄议前贤。傥遇精鉴达识,庶几要终原始,幸详鄙见,窃俟知音。
秦孝公纳卫鞅言,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代;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人。愚者闇於成事,智者见於未萌。人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
卷七
五灯会元
“要过那边去!”师乃舞棹迎之。一日,因一婆抱一孩儿来,乃曰:
“呈桡舞棹即不问,且道婆手中儿甚处得来?”师便打。婆曰:“婆生七子,六个不遇知音,祇这一个,也不消得。”便抛向水中。
师后庵于洞庭卧龙山,徒侣臻萃。僧问:“无师还有出身处也无?”师曰:
“声前古毳烂。”问:“堂堂来时如何?”师曰:
“刺破眼。”上堂:“吾..........
第三十八出·弹词
长生殿
[虚下][小生巾服上]“花动游人眼,春伤故国心。霓裳人去后,无复有知音。”小生李謩,向在西京留滞,乱后方回。自从宫墙之外,偷按“霓裳”数叠,未能得其全谱。昨闻有一老者,抱着琵琶卖唱。人人都说手..........小生曾傍着宫墙,细细窃听。已将铁笛偷写数段。只是未得全谱,各处访求,无有知者。今日幸遇老丈,不识肯赐教否?[末]既遇知音,何惜末技。[小生]如此多感,请问尊寓何处。[末]穷途流落,尚乏居停。[小生]屈到舍下暂住,细细请教何如?[末]如此甚好..........
内篇·叙事
史通
夫识宝者稀,知音盖寡。近有裴子野《宋略》、王劭《齐志》,此二家者,并长于叙事,无愧古人。而世之议者皆雷同,举裴而共诋王氏。夫江左事雅,裴笔所以专工;中原迹秽,王文由其屡鄙。且几原务饰虚辞,君懋志存实录,此美恶所以为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