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卷一·难经

针灸大成

  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十二经皆有动脉者,如手太阴脉动:中府、云门、天府、侠白;手阳明脉动:合谷、阳溪;手少阴脉动:极泉;手太阳脉动:天窗;手厥阴脉动:劳宫;手少阳脉动:耳禾髎;足太阴脉动:箕门、冲门;足阳明脉动:冲阳、大迎、人迎、气冲;足少阴脉动:太溪、阴谷;足太阳脉动:委中;足厥阴脉动:太冲、五里、阴廉;足少阳脉动:下关、听会之类也。谓之经者,以荣卫之流行经常不息者而言;谓之脉者,以血理之分袤行体者而言也。故经者径也,脉者陌也。..........

卷三·肘后歌

针灸大成

  头面之疾针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心胸有病少府泻,脐腹有病曲泉针。

  肩背诸疾中渚下,腰膝强痛交信凭。胁肋腿叉后溪妙,股膝肿起泻太冲。

  阴核发来如升大,百会妙穴真可骇。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

  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舒筋骨疼。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寻源流可调停。

  其患若要便安愈,加以风府可用针。更有手臂拘挛急,尺泽刺深去不仁。

  腰背若患挛急风,曲池一寸五分攻。五痔原因热血作,承山须下病无踪,

......

卷三·补泻雪心歌(聚英)

针灸大成

  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拈指向外泻之方,拈指向内补之诀。

  泻左须当大指前,泻右大指当后曳。补左次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往上曳。

  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则为补迎为泻。

  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

  两手阳经上走头,阴经胸走手指辍。两足阳经头走足,阴经上走腹中结。

  随则针头随经行,迎则针头迎经夺。更为补泻定吸呼,吸泻呼补真奇绝。

......

卷三·针法歌

针灸大成

  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掐穴故教深。

  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

  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

  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补必随经刺,令他吹气频。

  随吹随左转,逐归天地人,待气停针久,三弹更熨温。

  出针口吸气,急急闭其门,泻欲迎经取,吸则内其针。

  吸时须右转,依次进天人,转针仍复吸,依法要停针。

  出针吹口气,摇动大其门。..........

卷四·难经补泻

针灸大成

  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经言:“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

  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

  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

  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

卷八·诸风门

针灸大成

  左瘫右痪:曲池阳溪合谷中渚三里阳辅昆仑。

  肘不能屈:腕骨。

  足无膏泽:上廉。

  偏风:列缺冲阳。

  身体反折:肝俞。

  中风肘挛:内关。

  目戴上:丝竹空。

  吐涎:丝竹空百会。

  不识人:水沟临泣合谷。

  脊反折:哑门风府。

  风痹:天井尺泽少海委中阳辅。

  惊痫:尺泽(一壮)少冲前顶束骨。

  风痫:..........

卷八·腹痛胀满门

针灸大成

  腹痛:内关三里阴谷阴陵复溜太溪昆仑陷谷行间太白中脘气海膈俞脾俞肾俞。

  食不下:内关鱼际三里。

  小腹急痛不可忍及小肠气,外肾吊,疝气,诸气痛,心痛:灸足大趾次指下中节横纹当中,灸五壮,男左女右,极妙。二足皆灸亦可。

  小腹胀痛:气海。

  绕脐痛:水分神阙气海。

  小腹痛:阴市承山下廉复溜中封大敦小海关元肾俞(随年壮)。

  侠脐痛:上廉。

  脐痛:曲泉中封水分。

  引腰..........

卷八·心脾胃门

针灸大成

  心痛:曲泽间使内关大陵神门太渊太溪通谷心俞(百壮),巨阙(七壮)。

  心痛食不化:中脘。

  胃脘痛:太渊鱼际三里两乳下(各一寸,各三十壮)膈俞胃俞肾俞(随年壮)。

  心烦:神门阳溪鱼际腕骨少商解溪公孙太白至阴。

  烦渴心热:曲泽。

  心烦怔忡:鱼际。

  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水:灸足大趾次指内纹中各一壮,炷如小麦大,立愈。

  思虑过多,无心力,忘前失后:灸百会。

  心风:..........

卷九·东垣针法(聚英)

针灸大成

  东垣曰:“《黄帝针经》:‘胃病者,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以补之。’脾胃虚弱,感湿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气冲,以三棱针出血,若汗不减、不止者,于三里穴下三寸上廉穴出血。禁酒,忌湿面。”

  东垣曰:“《黄帝针经》云:‘从下上者,引而去之。上气不足,推而扬之。’盖上气者,心肺上焦之气,阳病在阴,从阴引阳,去其邪气于腠理皮毛也。又云:‘视前痛者,当先取之。’是先以缪刺,泻其经络之壅者,为血凝而不流,故先去之,而治他病。”

  东垣曰:“胃气下..........

卷九·取膏肓穴法(医学入门)

针灸大成

  主治阳气亏弱,诸风痼冷,梦遗上气,呃逆膈噎,狂惑妄误百症。取穴须令患人就床平坐,曲膝齐胸,以两手围其足膝,使胛骨开离,勿令动摇,以指按四椎微下一分,五椎微上二分,点墨记之,即以墨平画相去六寸许,四肋三间,胛骨之里,肋间空处,容侧指许,摩膂肉之表,筋骨空处,按之患者觉牵引胸肋中手指痛,即真穴也。灸至百壮、千壮,灸后觉气壅盛,可灸气海及足三里,泻火实下。灸后令人阳盛,当稍息以自保养,不可纵欲。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