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上少小婴孺方下·痈疽瘰第八

千金方

  (论一首 方六十三首 灸法一首)

  漏芦汤
  治小儿热毒痈疽,赤白诸丹毒疮疖方。

  漏芦 连翘(《肘后》用白薇) 白蔹 芒硝(《肘后》用芍药) 甘草(各六铢) 大黄(一两) 升麻 枳实 麻黄 黄芩(各九铢)

  上十味 咀,以水一升半,煎取五合,儿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

上七窍病·面药第九

千金方

  (方八十一首)

  五香散
  治 黑运赤气,令人白光润方。

  毕豆(四两) 黄 白茯苓 葳蕤 杜若 商陆 大豆黄卷(各二两) 白芷 当归 白附子 冬瓜仁 杜蘅 白僵蚕 辛夷仁 香附子 丁子香 蜀水花 旋复花 防风 木兰 芎 本 皂荚 白胶 杏仁 梅肉 酸浆 水萍 天门冬 白术 土瓜根(各三两) 猪胰

  上三..........

肝脏·坚症积聚第五

千金方

  (论一首,方四十四首,灸法六首)

  论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答曰∶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之所生;聚者,六腑之所成。

  故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一作病)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已。

  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也。故以是别知..........

脾脏方·小儿痢第十

千金方

  (方三十六首)

  温中汤
  治小儿夏月积冷,洗浴过度,及乳母亦将冷洗浴,以冷乳饮,儿儿壮热忽值豪雨凉加之儿,下如水,胃虚弱,则面青肉冷、目陷、干呕,宜先与此调其胃气下即止方。

  干姜 浓朴(各一分) 当归 桂心 甘草(各三分) 人参 白术 茯苓 桔梗(各二分)

  上九味 ..........

肺脏方·肺脏脉论第一

千金方

  (论一首)

  论曰∶肺主魄,魄脏者任物之精也。为上将军使在上行,所以肺为五脏之华盖,并精出入谓之魄,魄者肺之藏也。鼻者肺之官,肺气通于鼻,鼻和则能知香臭矣。循环紫宫上出于颊,候于鼻下,回肺中荣华于发。外主气,内主胸,与乳相当。左乳庚,右乳辛。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有十四童子七女子守之,神名鸟鸿。主藏魄,号为魄脏,随节应会。故云∶肺藏气,气舍魄。在气为咳,在液为涕。肺气虚则..........

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千金方

  (论六首 方五十三首 灸法七首)

  论曰∶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则大寒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加,脯炙盐咸,酒客耽嗜,不离其口,三 之后。制不由己,饮啖无度,咀嚼 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

解毒杂治方·瘿瘤第七

千金方

  (方十三首 证一条 灸法十首)

  治石瘿、气瘿、劳瘿、土瘿、忧瘿等方∶

  海藻 海蛤 龙胆 通草 昆布 石(一作矾石) 松萝(各三分) 麦曲(四分) 半夏(二 ?

  上九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禁食猪、鱼、五辛、生菜,诸难消之物。十日知,二十日愈。

  又方 小麦..........

备急方·卒死第一

千金方

  (方八十七首 针灸法十首)

  治卒死无脉,无他形候,阴阳俱竭故也。治之方∶

  牵牛临鼻上二百息,牛舐必瘥,牛不肯舐,着盐汁涂面上,即牛肯舐。

  又方 牛、马屎绞取汁饮之。无新者,水和干者亦得。(《肘后方》云∶干者以人尿解之,此扁鹊法)。

  又方 炙熨斗熨两胁下。(《备急方》云∶又治尸厥。)

  针灸法..........

卷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五

金匮要略

..........七分,去滓温服。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干地黄八两 山茱萸 薯蓣各四两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 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历节风,下焦脚弱。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白术四两 大枣十五枚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

卷九·相天时;千金灸法;宝鉴发灸法

针灸大成

..........、神门、少府、少冲、少泽、前谷、后溪、腕骨等穴,其余经络,各有气至之时。故《宝鉴》云:“气不至,灸之不发。”《千金》所云:“午后灸之言,恐非孙真人口诀也。”

  《千金》灸法

  《千金方》云:“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切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不能着人,故吴蜀多行灸法。故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有风者,尤宜留意。”

  《宝鉴》发灸法

  《宝鉴》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