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志·卷四十九

新唐书

..........帝内经明堂》十三卷

  《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藏图》一卷

  曹氏《黄帝十二经明堂偃侧人图》十二卷

  秦承祖《明堂图》三卷

  《明堂孔穴》五卷

  秦越人《黄帝八十一难经》二卷

  全元起注《黄帝素问》九卷

  灵宝注《黄帝九灵经》十二卷

  《黄帝甲乙经》十二卷

  《黄帝流注脉经》一卷

  《三部四时五藏辨候诊色脉经》一卷

............

论经络·二十三难

难经

  曰:手足三阴三阳,脉之度数,可晓以不?

  然:手三阳之脉,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阴之脉,从手至胸中,长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三阳之脉,从足至头,长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三阴之脉,从足至胸,长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人两足跷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脉长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谓经脉长短之数也。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何始..........

论经络·二十五难

难经

  曰: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

  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

论经络·二十八难

难经

  曰:其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继也?

  然: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

  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

  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

  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

论穴道·六十八难

难经

  曰:五脏六腑,皆有井、荥、俞、经、合,皆何所主?

  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

论针法·六十九难

难经

  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小肠腑方·小肠腑脉论第一

千金方

..........、《甲乙》云∶长二丈二尺,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也。)后附脊,左回叠积,其注于回肠者,外傅脐上,回运环反十六曲,常留水谷二斗四升,其一斗二升是水,一斗二升是谷,应主二十四气也。(《难经》云十六曲,盛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甲乙》云∶受三斗三合,合之大半。)唇浓,人中长,以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复耳前热。若寒甚独肩上热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滑者(《脉经》作..........

方术部·卷二

太平御览

..........焉。

  又曰:炎帝神农氏长於姜水,始教天下耕种五穀而食之,以省煞生。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仕之命。百姓日用而不知,着《本草》四卷。

  又曰:黄帝有熊氏命雷公、歧伯论经脉傍通,问难八十一,为《难经》。教制九针,着《内外术经》十八卷。

  又曰:歧伯,黄帝臣也。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病。《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

  《素问》曰: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

卷上·脉·诊脉决死生论

医学源流论

..........。病之与脉各有宜与不宜。如脱血之后,脉宜静细,而反洪大,则气亦外脱矣;寒热之证,脉宜洪数,而反细弱,则真元将陷矣。至于真脏之脉,乃因胃气已绝,不营五脏。所以何脏有病,则何脏之脉独现。凡此皆《内经》、《难经》等书言之明白详尽,学人苟潜心观玩,洞然易晓,此其可决者也。至云:诊脉即可以知何病。又云∶人之死生,无不能先知,则又非也。盖脉之变迁无定,或有卒中之邪,未即通于经络,而脉一时未变者;或病轻而不能现于脉者..........

卷下·治法·出奇制病论

医学源流论

  病有经有纬,有常有变,有纯有杂,有正有反,有整有乱。并有从医书所之病,历来无治法者,而其病又实可愈。既无陈法可守,是必熟寻《内经》、《难经》等书,审其经络脏受病之处,及七六气相感之因,与夫内外分合,气血聚散之形,必有凿凿可征者,而后立为治法。或先或后,或并或分,或上或下,或前或后,取药极当,立方极正。而寓以巧思奇法,深入病机,不使格。如..........

上一页下一页